陸軍第十二兵團遷臺所屬六大主力師級單位整編概述(上)

劉國青

壹、前言

陸軍第十二兵團係為雙堆集戰役覆敗後,由第二編練司令部所重建改制而成,這支兵團級之部隊,從當時收容雙堆集戰役失利後之數千兵員到兵出潮汕時已擁有3910萬大軍,後奉命增援舟山及金門,從金門殲滅戰、舟山保衛戰、大二膽島殲滅戰等,締造戡亂後期戰史上少有全勝的輝煌戰功,保有我中華民國之命脈,然,此一從北伐、剿匪、靖難、抗日、戡亂、保衛臺澎金馬具有戰功及悠久歷史的國民革命軍勁旅,卻在遷臺後,名義上是為整編,但實質上卻是番號撤銷或改稱,部隊解編、併編、改編,進而使其整體組織予以瓦解,軍隊國家化或許是一個可以解釋的美麗的詞藻,但事實上卻是派系傾軋以及層峰對於18軍系統部隊之「忠誠」有所顧忌下的結果

本文係以探討民國38年胡璉將軍所重建之陸軍第十二兵團所轄共計3個軍(陸軍第18軍、第19軍及第67軍)9個師(陸軍第11師、第13師、第14師、第18師、第43師、第56師、第67師、第75師及第118師),其轄原18軍(含泛18軍系統)嫡系核心主力師級單位包括陸軍第11師、第14師、第18師、第43師、第75師及第118師等六個主力師,遷臺後所歷經國軍單位之改編、整編、併編、裁編、裁撤、撤銷等計畫作業,追蹤各師級、團級單位之組織遞嬗。

然陸軍第十二兵團司令部於金門古寧頭戰役後改編成為金門防衛司令部,陸續納編軍級包括陸軍第18軍、第19軍、第5軍等單位,師級部隊除前述師級單位外,另包含陸軍獨立第13師、第45師、第56師、第67師、第196師及第200師等單位,雖均屬胡璉將軍於金門憶舊一書中所提之金門防衛軍之成員,經過重新編組後戰力遽強,但部份因單位組織遞嬗、交換編組,故本文暫未列入探討,先予敘明。

貳、整編概況

一、陸軍第18軍(海燕部隊)

北伐完成,全國統一,中央開始整編部隊,以當時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警衛第1、第2、第33個團以及第3師第9團與17軍曹萬順部合編為「陸軍第11」,西征武漢、北靖中原,血戰隴海戮兵濟南,建立赫赫戰功,民國19年,繼陳誠師長擢長18軍,18軍由斯誕生。18軍後歷經剿匪、抗戰與戡亂,並衍生第5軍、第54軍等單位,戡亂時期數度改編為整編第11師後又復編,進而擴編整編第18軍,繼而成立陸軍第十二兵團,後於戡亂雙堆集戰場失利,重建後,軍轄第11師、第43師及第118師,兵出潮汕增援金門,創下金門大捷。民國39年第99師三個團編入18軍,幹部成立軍官戰鬥團。民國41年國軍整編,陸軍第18軍改為新制第18軍,軍轄第17及第19師。軍官戰鬥團改稱第三軍官戰鬥團歸陸軍總司令部直轄,民國43年更改番號為陸軍第7,軍轄第17、第19師及第69師。民國45年,第7軍司令部裁撤,直屬部隊編入海軍陸戰隊之砲兵單位及陸軍預備師。我國軍具有悠久歷史及戰功之國民革命勁旅正式走入歷史。

(一)陸軍第11師(海鵬支隊、海鵬部隊)

陸軍第11師成立於民國178月,遷臺前原轄31團、32團、33團。3811月金門古寧頭戰役後,編入交警第1總隊,復編為31團、32團、33團、34團等4個編制團。遷臺後於民國418月,因國軍統一編制,接受新制訓練,改番號為第17師,轄原第11師(31團、32團、33團)、第43師之第128團、第129團之各一部,改編後31團改稱49團、32團改稱50團、33團改稱51團。後民國65年改稱為陸軍第117師,49團改稱為49旅、50團改稱為50旅、51團改稱為51旅。民國87年國軍實施「精實案」,陸軍第117師改稱陸軍第117旅,民國72年起常駐於臺南新化,故又稱新化師。民國94年番號及單位裁撤,我國民革命軍起家之重要中流砥柱骨幹部隊,由11師發展成為18軍,再由18軍開枝散葉包括第5軍、第54軍等等,繼而成為陸軍第十二兵團,縱橫疆場77年,正式走入歷史。

(二)陸軍第43

陸軍第43師係於民國388月由交警總隊第4旅(原忠義救國軍等單位)改編而成立,遷臺前轄127團、128團、129團等3個編制團。遷臺後於民國418月單位裁撤,司令部編成第1補充兵訓練處,轄133個幹部團(每團4個幹部營)127團併入第19改稱為57團;128團與129團之一部併入第17,陸軍第43師番號正式走入歷史。民國4110月第1補充兵訓練處撤銷,以第1團編成1團部兩個步兵營撥歸臺東師管區,第2、第3團撥歸臺北師管區建制。

(三)陸軍第118師(虎旗榮譽師)

陸軍第118師成立於民國27年,遷臺前原轄352團、353團、354團等3個編制團。3811月金門古寧頭戰役後,編入交警第15縱隊第3大隊及江西保安第3團,復編為351團、352團、353團、354團等4個編制團。遷臺後於民國418月,因國軍統一編制,接受新制訓練,改番號為第19師,轄原第118師(351團、354團)、第43師之第127團,改編後351團改稱為55354團改稱為56127團改稱為57團。民國47年成為我國軍第一個編裝完成之「前瞻步兵師」。後民國65年改稱為陸軍第319師,55團改稱為55旅(後改為955旅)、56團改稱為56旅(後改為956旅)、57團改稱為57旅(後改為957旅)。民國72年起常駐金門金東守備區,又稱為金東師,民國88年國軍實施「精實案」,陸軍第319師改稱陸軍第119旅,民國96年改編為金東守備隊迄今。然按照胡璉將軍於金門憶舊一書提及118師之 354團與45師之改稱134團對調編組,而354團正確之去處(是官方史料所稱改為56團乎?亦或是胡璉將軍所稱編成134團?)兩者說法並不一致,尚無進一步資料可供佐證,另官方史料所稱在民國41年整編時,並無交代118師轄之352團與353團兩團後來改編之去處,目前亦無相關文獻可供釐正。

二、陸軍第19

19軍成立於民國388月,為第十二兵團所衍生成立之軍級部隊,軍轄陸軍第13師、14師、18師。遷臺後於民國437與陸軍第5軍併編,其19軍番號撤銷,新番號為陸軍第4,軍轄陸軍第22師、第23師、第24師等3個師。其第4軍軍部之編成,乃為原第5軍及第19軍軍部各2分之1人員所組成。

(一)陸軍第14師(海鱷支隊、武夷部隊)

陸軍第14師成立於民國20年,原轄40團、41團、42團,遷臺後於民國437月全國進行第二次單位整編,單位番號正式裁撤,40團編入陸軍第2240團改稱為64團;41團編入陸軍第2341團改稱67團,42團撥交陸軍第7軍改為搜索團42團稱777搜索團,搜索團在第7軍裁撤時,部份員額編入第17師,部份員額編入空降教導團)。陸軍第14師番號正式走入歷史。民國447月為儲備後備兵員,部隊再次改編並改番號及改隸,陸軍第22師之64團(原第1440團)與第二軍軍官戰鬥團及第四軍直屬部隊,編成陸軍預備第6師,師轄161718團,駐地於桃園中壢。民國651月奉命改師番號為陸軍步兵第59師,同年8月又改為陸軍第206師,駐地新竹,師轄616旅、617旅、618旅。組織於後相繼調整頻繁,現為陸軍步兵第206旅,駐地新竹關西。(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y958291 的頭像
    andy958291

    帶領海鵬南飛的勇者———劉鼎漢將軍紀念館

    andy95829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