砲擊金門實錄:柒、郝柏村在金門砲戰的歷史定位

張友驊

兼評郝著「無愧」、「不懼」、「郝總長日記中

的經國先生晚年」、「教戰記」等四書的造史

對於曾經當權而又叱吒得意的政治人物而言,由於他們都是歷史中的人物,其歷史定位自有史學家論斷,政治人物的是非功過,能否由個人以「創造歷史」的方式,來導引史學家的論斷,則有爭論。

以位居人臣的郝柏村而言,郝柏村勤於撰寫日記,且有計畫在生前出版個人輯錄的相關文集(如由郝提供資料,何世同整理的「教戰記」);回依憶錄(以郝柏村提供參謀總長任內日記,經王力行整理而成的「郝總長日記中的經國先生晚年」);日記(以郝柏村「823炮戰日記」及行政院長任內「工作提示」報告編纂而成的「不懼」);雖能反應郝氏在當時政治環境下最真實的紀錄;而其史料價值理應受到治史者的重視。但囿於郝氏的日記、文集、訪談紀錄均是事後追記自成「一家之言」,且做計畫性出版;故其「史料記述」能否視為第一手史料當作史實加以引述?卻有待商榷。

郝柏村日記欠缺「氣平情正」

筆者於此無意指陳郝氏有意「造偽」,此因「日記」事涉個人私密;且係逐日作繁瑣的記錄,加上世間絕少有日日製造偽事的人物;故而郝氏的日記、訪談記錄及文集應有其可信度。然而郝氏的著作因是「事後追記」成「一家之言」,內容有其侷限;若不參照其他史料、檔案和其他相關人士的記錄進行比對,郝氏所陳述的史實恐有斷章取義之嫌;於引述時需小心求證。尤其是郝氏的私密著作於今皆有計畫性出版的意圖,與沒有計畫出版的日記,在史料價值的區別上,顯然是「前者」不如「後者」。

舉例說,同為一級上將的郝柏村與劉安祺;2人都是軍系少見勤寫日記的將領。郝柏村勤寫日記時間長達40多年,其間均未嘗中斷,其恆心毅力令人深感敬佩。相對於劉安祺,勤寫日記時間僅有郝氏之半;其間曾中斷5年;就決心與毅力而言,劉安祺似乎不如郝柏村,然而郝氏日記的史料價值卻不如劉氏日記,原因何在?

此因劉安祺過去沒有勤寫日記的習慣,直到1951年(即民國40年)劉氏奉派任中區防守區司令後,才執筆勤寫日記,時間先後達22年,而其實際記載僅有15年,仍缺二軍團司令及中信局理事主席時代的日記,其內容結構似不如郝氏日記完整。但由於劉氏日記並未預期出版;僅作個人私藏之用,故其內容從未示人,直到劉氏病逝,經家人整理遺物始發現劉氏生前留有日記。這個過程顯示,對一位不是有意要寫日記的人而言,日記能反應出其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提供最直接的證據,特別是沒有預期要出版的日記,尤有崇高的史料價值,「劉安祺將軍日記」正是在這樣心態下所產生的。

史學家所以推崇「劉安祺將軍日記」的史料價值,主要是劉氏撰寫的日記無意示人,沒有預期要出版;也無意以「見證一段真實的歷史」心境立說,更沒有將「惡名加諸敵仇、好事引為己出」的曲筆記載於史冊,故而「劉安祺將軍日記」深具史料價值的原因在此。

相對於郝柏村的日記,因涉有「求名心、愛國心、黨派之見,敵仇心」的爭論,加上郝氏又運用個人權勢作計畫性的出版,其著書立說的目的,係為「保衛中華民國而戰」,欠缺「氣平情正」的史筆;故而郝氏日記的史料價值不如劉氏日記,基本原因即在「氣平情正」4個字上。

郝柏村「823炮戰日記」有3種版本

以郝柏村親撰的「823炮戰日記」而言,根據筆者蒐集的「823炮戰日記」的版本計有3種;一是郝氏擔任總統府侍衛長期間,恭呈蔣介石閱覽,由蔣批交前金防部司令審查的「823炮戰日記(簡稱A版)」。一是郝氏擔任副參謀總長兼執行官期間,由時任史編局長林克承負責出版列為機密的「823炮戰日記(簡稱B版)」。一是郝氏擔任國民黨副主席期間,交由周玉山編校出版列為「不懼」第1集「軍務」篇的「823炮戰日記(簡稱C版)」。

郝氏所著「823炮戰日記」,居然有3種版本;而各版本間文字頗有增刪,再經比對,C版本改正幅度頗大;而B版本的篇幅較多;至於A版本乃是原始底稿,經蔣介石閱覽、胡璉審查,郝氏修改,內容篇幅較BC版本略為簡略;故而筆者推斷,郝氏日記之所以頻頻修改,乃是「事後追記」,絕非實錄,故其史料價值如何已不言可喻。

所謂「事後追記」乃是指郝氏所寫的日記,由於結構完整絕少做繁瑣事務的描述;顯示郝氏「823炮戰日記」,並非從「陣中日誌」或「戰鬥詳報」輯出,故而郝氏日記應屬「事後追記」。再者郝氏日記,每日條目下均有記載當時的天候,經與中共檔案比對,至少有30多處與中共記載的天候不符;如係當日記載,難道位居同緯度的廈門下雨,而僅有一水之隔的小金門卻是「晴天」?故而從天候狀況判斷,郝氏日記中的天候記載,有可能誤把台灣天候狀況,誤記為金門的天候,間接證明郝柏村日記絕非是炮戰當時的實錄,而是郝氏事後的追憶。

郝氏日記只寫給蔣介石看

再者從版本的比較而言,郝氏於19651201日奉調出任總統府侍衛長;為向蔣介石表彰個人於炮戰中的戰功,特向蔣介石進呈「823炮戰日記」,蔣介石隨即批交胡璉審查;而胡璉看後即與時任國大代表王禹廷等人表達個人看法;有1次國大開會郝柏村陪侍蔣介石出席,王禹廷當面向郝柏村詢及「823炮戰日記」部分內容;郝氏滿臉驚愕的向王表示:「這本日記絕不能流傳,否則會得罪很多人」。也許是「事機」敏感;胡璉審查後曾上簽呈給蔣介石,指出部分內容應作修改,復以胡對郝於戰場的表現也頗有意見,胡曾公然指出「郝柏村怕死,在炮戰期間,郝赴外巡視都乘戰車,這怎麼可以」。由於胡指郝「怕死」 ,終胡璉在世之日,郝對胡心中不無耿耿之意,於此郝呈送的「炮戰日記」僅有深鎖郝氏書房內不敢外傳。然而郝卻未想到:胡璉在審查郝氏日記過程中,為明戰場功過及人事是非,亦抄繕1份供參考;詎料正因為這份無心的抄膳,居然被胡璉保存下來,成為郝氏日記的A版本。

至於B版本的形成,乃是19761201日,胡璉部屬為慶祝胡璉70大壽集資出版「不逾矩集」1書;在書中由於胡的部屬對郝的戰功及戰場表現並無具體的敘述;相對的曾任郝第9師副師長陸志家於「金門823炮戰」1文中,對郝的處置頗有微辭之意,令郝對「不逾矩集」的出版心存怏怏。

19760623日不逾矩集出版不及半年胡璉去世,而郝也在19770704日由陸軍副總司令晉升副參謀總長兼執行官;郝的當權激發他的雄心壯志,為塑造個人的戰功;郝決心編印「823炮戰日記」;稿成於19780301日由史編局以「機密」方式出版,並未對外流傳,以免徒惹爭議。

這部以「機密」編印的日記,較郝氏原先A版本的日記篇幅多達四分之一,顯然有許多內容係事後編錄,由此顯示郝柏村有意以「日記」創造歷史。更可看到郝氏雄心勃勃的為個人創造歷史地位。這部書在編印過程中,並非全然是郝氏日記的文體,其中編印人員還參酌「金門砲戰史回憶錄」及蔣介石頒佈的公告與書信。依陸志家的追述,蔣介石寫給前線將士的手示,於炮戰暫停期間鈞由時任總政治部主任蔣堅忍收回;原函在事隔多年後才陳列於國軍歷史館,當作館藏資料。故而郝在編印「823炮戰日記」必然指示編印人員查核「軍史館」的館藏資料再行補錄;顯然郝對刊行「炮戰日記」的重視。

郝氏有意以「日記」創造歷史

郝氏日記,在史編局塵封達10年後,於「炮戰30周年」,郝柏村仍不欲對外公開。故而史編局出版的「823炮戰勝利30周年紀念文集」1書由郝親自作序的文章內,郝以「鐵血老兵」自陳,無疑表示郝運用「見證一段真實的歷史」策略,隱約指出個人於炮戰史的地位應受外界重視。此時仍未打算公開個人的日記。郝雖未對外公開炮戰日記,但並不表示郝的謙沖自懷。相對的,郝將炮戰日記交隨從參謀人員閱覽;而後隨從參謀人員則將郝氏日記大肆分送相關人員參閱,藉此塑造郝氏是台灣的戰神。

19927月筆者在偶然的機會,與曾任郝氏隨從人員會晤;在交談過程中,該隨從人員出示郝於總統府侍衛長日記影本,軍團司令日記影本及炮戰日記影本交由筆者參閱。郝氏隨從人員身藏郝氏各時期的日記影本;究竟是郝氏授意影印?或是隨從人員私下影印?還是彼此各有所圖?筆者無意深究其中的奧妙;但筆者確知,日記為個人私密之物;隨從人員竟然隨身攜帶,廣送親朋好友,雖不能說是郝授意,至少也是郝有意縱容,否則隨從人員從何處取得郝氏日記?

以郝氏日記與劉安祺將軍日記相比,郝氏日記於郝生前即廣印流傳,雖無公開出版之名,卻有公開流傳之實。而劉安祺將軍日記,在劉生前連劉的秘書與兒子都不知情,直到身後清理遺物時,始被秘書發現再轉贈史編局。無疑說明,劉、郝2位一級上將的人品,頓時高下立判。劉的無意與郝的縱容兩相比較,郝的日記經過太多的修飾,反而不如劉的純真,其史料價值劉高過郝已無庸爭論。

話說回來,郝當年信誓旦旦的指出:「日記若公開流傳,將得罪很多人」,然而郝卻採取私下流傳的方式,究竟意欲為何?令人費解。

金門炮戰不能定位為823炮戰

就筆者所知,郝氏日記私下流傳,至多僅止於親信將領;相對於當年與郝浴血奮戰的將領,除少數人外,幾乎對郝日記毫無所悉。故而郝柏村於日記所批評的人與事,及標榜個人於戰場的表現,究竟反應多少事實?顯然不是郝氏「一家之言」所能涵蓋。

郝柏村於19783月交由史編局出版「823炮戰日記」,從書名不難理解,郝氏之意係想與「金門炮戰」劃清界線。此因史政局於1961年曾奉蔣介石指示,籌編「金門炮戰戰史」分上、下冊刊行,表示軍方對中共「炮擊封鎖金門戰役」的定位,是以「金門炮戰」為區隔;故而「金門砲戰」 應是歷史的定名。詎料郝氏將「金門炮戰日記」,易名為「823炮戰日記」後,軍方突將「金門炮戰」改為「823炮戰」,內情顯得疑雲重重。

事實上,依據中共戰史記載「炮擊封鎖金門戰役」的時間,係從19580823日至19590107日終止,時程達138天。而依據台灣軍方「金門炮戰史」的記載,金門炮戰從19580823日起至0106日止,僅有44天。至於郝柏村的計算是從0823日至1223日,計123天。

由於天數推算不同,中共「炮擊封鎖金門戰役」或台灣軍方稱之為「金門炮戰」;怎麼算都不能定位為「823炮戰」;然而郝氏日記卻將其定名為「823炮戰」,爾後隨郝氏升遷於軍中影響力日增的狀況下,「金門炮戰」變為郝柏村的「823炮戰」;於此軍方史政單位即依據郝氏日記為藍本,將「金門炮戰」定名為「823炮戰」。

郝氏既然將日記交由史編局編印刊行,理應附上胡璉的審查意見以昭大信;然而郝對胡的審查意見非但沒有採納,反而以事後追記的方式,大幅度擴充「日記」的篇幅,另附蔣介石給郝的書信,企圖以蔣對郝的肯定,來證明個人在戰場的表現;從此郝柏村等於「823炮戰」代言人的地位,也至此確定。

郝柏村是823炮戰代言人?

嚴格說來,郝柏村的「823炮戰日記」,其實並未透露太多的內情,反而對相關人與事的指陳,摻雜個人過多的情緒;其立論是否公允值得商榷。何況郝於823炮戰的地位,僅是戰場的1個師長;接任師長不到18天即發生炮擊事件,由於接任時間的短暫;及中、台雙方沒有短兵相接的場面,郝柏村所能處置的狀況,應該是作為有限。然而從郝柏村「823炮戰日記」,予人感覺郝的戰功至為突顯。相對於與郝浴血奮戰的將領,從胡璉、劉安祺到林初耀、馬安瀾、曹傑、胥立勳、張錦琨、王興詩、鄒凱等人,在郝柏村筆下顯得微不足道,尤其是郝對反炮戰主力部隊600炮兵羣的指責,更是無的放矢。

筆者多年前曾在「郝柏村強權興衰」1書中,對郝氏「823炮戰日記」曾有所評述;而筆者引述的郝氏日記,確知郝氏日記僅有史編局的版本;故而在評述過程中,僅能依據史編局版本進行史料比對。殊不知,郝氏日記居然有3個版本;再經相互比對,發現郝氏日記「內幕重重」。前述郝氏日記的AB版本異同,在C版刊行後,許多文詞不雅或對郝聲譽有損的內容;幾乎均被郝氏刪除。為此郝氏還自誇「C版」是全文具錄;表示郝氏在日記動手腳的工夫,與郝撰寫日記的心態予人可議。

    原先郝氏的AB版本至多是在私下流傳,連研究炮戰史實的史政單位知悉郝氏日記存在的也不多見。直到199312月筆者以校注方式為「郝柏村823炮戰日記」進行校勘,郝柏村在迫不得已的狀況下,以「不懼」為名正式對外刊行「823炮戰日記」。

這部C版本的日記,名義上雖說是全文具錄;實質上卻是刪節B版本而成。

如郝氏於炮戰進行激烈期間,曾多次「乘戰車」赴外視察部隊(0827日郝日記:「余派元琿前往,20時頃坐戰車至九宮」,可見郝柏村在砲戰第5天就開始用戰車代替吉普車作交通工具了);結果在B版本改為「乘車」赴外視察,然而在C版本卻變為赴外視察。戰車與車都不在文內,表示郝柏村在C版本內做了大幅度修訂工作。

筆者無意指陳郝氏「乘戰車」赴外視察是「怕死」的行為;但至少在炮戰期間郝也未達「不懼」的地步;否則,如其他戰場將士冒著生命危險;頂著炮火進行各項工事構築,從未聽聞其他長官會「乘戰車」赴外視察。唯獨郝氏「乘戰車」赴外視察,其「不懼」的勇氣令人敬佩。

郝氏乘「戰車」,表示「無懼」?

郝柏村之所以「乘戰車」赴外視察,主要是金防部於小金門配屬1個戰車連;在炮戰期間郝柏村每天坐鎮指揮所不敢外出,怕外出會被火炮擊中;然而不外出視察郝又不放心。於是經由戰車連長建議,派戰車赴送郝赴外視察。結果郝在防護周全的狀況下,多次乘戰車赴部隊鼓舞士氣。事後於郝當權時代,這位戰車連長常拿郝乘戰車的往事,當作軍中笑談;最後被迫退役而無升遷的機會。由此,可看出郝柏村的胸襟氣度,與其「不懼」的勇氣足以形成強烈的對比。

郝柏村是軍方將領中,少見的寫日記高手。其持續寫日記的時間長達40年,這份毅力令人景仰。不過郝柏村由於在個性上主觀強烈,難免對人、事的記載有所偏差。如郝於日記中多次記載「自稱」理解胡璉採取「炮兵沉默」政策的重要。然而在「反炮戰」階段,郝一方面對「炮兵沉默」政策有所抨擊;一方面又不敢進行反炮戰。以郝柏村炮兵出身,對炮兵運用似乎頗有矛盾之處。

再者郝既口口聲聲尊崇胡璉;可見卻對胡將「水泥」挪作他用,於日記中提出嚴厲的批評。對此胡璉舊部曹傑於炮戰結束後,曾為「水泥」問題有所解釋。按理郝應看過曹傑的辯解;然而郝仍據此大作文章。顯然郝尊崇胡璉別有用心。筆者無意製造郝、胡之間的矛盾;但郝既對水泥挪作他用心存疑惑,郝應於胡璉生前向胡求證;而非在胡璉身後,質疑長官的政策;這對胡璉而言,顯得不厚道。

除郝對胡璉的批評外,郝似乎對長官兼同學張國英也有不少的批評,在批評的過程中,郝展現的氣勢,個人「好像」有先見之明;所以從郝日記的舖張,顯得郝對敵情完全能掌握。殊不知,戰場瞬息萬變的態勢,連蔣介石都難以判斷,更遑論郝柏村。

郝氏日記是第一手史料?

筆者為研究「823炮戰」史實,曾參閱國、共雙方的史料、檔案與參戰將校的回憶錄;唯獨郝柏村日記於戰時經過敘述的最完整,這似乎有違常情,難不成中共的炮擊是為郝柏村寫日記而來。此因在戰場壓力下,各將領每天均忙於備戰,連睡眠休息的時間都受到炮擊干擾,怎能平心靜氣的寫繁瑣事務。除非中共為配合郝;於郝寫日記時,中共暫停炮擊。待郝寫完日記,中共再行炮擊。所以從常情判斷,郝氏「823炮戰日記」必然是事後追記,郝理應查明事實真相,再補於日記內,以免「傷害」到與其浴血奮戰的將校。

其實郝氏「823炮戰日記」,不論就文體、結構、內容分析,依周玉山教授評鑑為戰場的「第一手史料」;其史料價值應受史家肯定;但囿於郝主觀意念的強烈,免不了會有爭議場景的出現,而造成各說各話的「遺憾」。

舉例說,郝柏村曾任金防部炮指部指揮官,應該了解中共「圍頭炮兵羣」,對金防部指揮中樞的危害,而預作事前的防衛措施。詎料郝氏一任經年對中共圍頭炮兵羣的危害並未領略於心;導致炮擊當日3位副司令官陣亡,參謀長傷重成殘;固然這些責任絕非郝氏所能承擔,但以郝在金門的建樹豈能「無愧」。

郝的責任,據郝同期同學亦是炮兵出身的張國英指出,「金防部自金西遷至太武山的翠谷,翠谷對共軍岸炮射擊的射程與角度來說,究竟是不是死角,從無1人根據共軍炮彈的性能計算降弧、彈道高度,以及落角大小;有人僅憑自己的觀念,就認定是死角,乃是極大的錯誤」。

張國英雖未明指誰須負責任,但身為炮兵指揮官的郝柏村,則難辭其咎。

再者郝於日記中記載,蔣介石一再指出,中共有可能於近期內對金門發動攻擊;故而位居第一線的指揮官應根據敵情預作研判、部署。然而金防部上從胡璉、下至郝柏村似乎對敵情預判出了問題。此因中共之所以選擇8231730時對金門列島進行炮擊(當時採行夏令日光節約時間,時鐘撥快1小時,故一般記載為1830時),乃是經過中共反覆研究確定的。

郝氏對「敵情」判斷錯誤

依據中共史料指出,0823日是星期六周末,金門守軍夏季的晚餐時間是1730時;金門守軍在毫無戒備,處於鬆弛、懈怠的狀況下,此時發起炮擊,正是共軍攻其不備的時候。其次從炮兵作戰的射擊條件來考慮戰術上的需要,1730時的陽光正有利於中共炮兵瞄準射擊的大好時光;陽光直射大、小金門,而對金門恰好是逆光,不利於射擊瞄準,故而中共選定1730時炮擊金門列島,對廈門炮兵羣來說是得天時地利的,對蓮河炮兵羣(除圍頭外)也是比較有利的時機。

中共苦心積慮的採取炮擊策略,企圖危困金門列島,郝柏村還一再強調,中共是否登陸?故而郝決定得作戰指導,居然是中共於登陸前,「保持炮兵沉默」;及將可支援大二擔的炮兵射向轉對大二擔(指不打敵砲),以備中共登陸大二擔時,予中共以奇襲之火力摧毀其登陸。

郝柏村對敵情判斷,一方面郝自詡對敵情判斷的正確;一方面卻又似乎不了解敵情,認為中共會登陸。可笑的是,在中共炮擊後,郝不敢進行反砲戰,終砲戰結束,中共也未登陸大二擔島,顯示郝的敵情判斷有問題。然而通觀郝日記,郝仍信誓旦旦的指陳,其個人對敵情掌握似乎瞭如指掌。如郝對中共進行的擾亂射擊,非但不予反擊,反而要求所屬研究「敵炮」擾亂時間、地點、發數及發砲位置詳細填列,以作分析研究之依據,視敵炮之擾亂射擊,究否有某些規律可尋。

事實上,中共發動金門炮戰的策略,始終是「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持久作戰方針;至於零炮射擊目的,在於以1門炮或數門炮11發的射擊,邊打邊修正彈著點,白天與夜間不規律的射擊,以殺傷敵有生力量,封鎖交通要道,破壞工事設施和雷達、通信設施,使敵人防不勝防,而加強敵軍的恐慌不安。故而郝氏要求部屬對(零炮)擾亂射擊進行研究,顯然是不了解中共炮兵的特性。

筆者之所以舉例說明郝氏不了解敵情,並非有意折辱郝柏村,而是想要說明郝氏不依「敵情」備戰,只是以個人主觀意念剖析敵情,對小金門守軍而言,乃是極其危險的作戰指導。若非中共採行「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持久作戰方針,郝柏村於小金門仍否進行「持久戰」,答案已不問可知。

坦白說,當年在金門參戰將校,從胡璉、劉安祺、張國英、柯遠芬、劉明奎、劉鼎漢、曹傑、張錦琨、胥立勳、馬安瀾到郝柏村,對於金門炮戰過程留有回憶錄或日記,而又有計畫出版的,屈指數來僅有郝柏村,其先將日記送呈蔣介石閱覽頗具政治巧思。一方面以侍衛長的地位,勾起蔣介石在「台海戰爭第一回合勝利」的回憶;一方面郝從軍以來獲得戰功的即是金門炮戰,這對強調戰功的軍方而言,有利於正統地位的建立;事後郝柏村官運一帆風順即與「日記」有關。

胡璉批評郝柏村怕死?

當然看過郝氏「823炮戰日記」,對郝擁有「不懼」的勇氣,許多人都會景仰萬分。不過參酌同時期相關人士的回憶,卻有不同的評價。例如郝氏長官胡璉不止1次的說郝柏村於炮戰期間,躲在「指揮所」 內不敢出來;而劉安祺也說「郝柏村疲憊的很」;時任陸軍總司令彭孟緝到國防大學,公開引述胡璉的話說「郝柏村怕死」;甚至郝的部屬陸志家也說「郝柏村決心難下」。綜合郝氏長官與部屬對他的評價,表示郝於炮戰期間的表現,還不到「不懼」的程度,說明郝自行編定的日記,旨在點出郝柏村是1位主觀強烈、自負自大的將領,故其日記的可信度有待檢驗。

郝氏究竟怕不怕死?依據當時情況分析,赴金戌守的確是相當危險的事,若說「不怕死」絕對不符實情。如戰略家前副參謀總長余伯泉奉派赴金出任副司令兼軍長,臨行前還找人算命,認為「此行無險」才欣然就任。而劉安祺於炮戰中眼見無人應允出任金防部司令,在陳誠推薦下,劉由二軍團司令勉為其難的赴金就職。從許多事例不難發現,當年在台將領對戰況不明的金門頗有心存畏懼之意,故而今天指陳郝柏村「怕死」也非公允之論。必竟以郝從軍資歷分析,郝長期追隨顧祝同出身侍從,毫無戰場經驗臨時被指派出任師長戌守小金門;能有「硬挺」表現誠屬難能可貴;是以「怕死」 之說,對久經戰陣的胡璉而言,或許是胡為激勵郝氏士氣的1句戲言,於今可不必深究。

但唯一值得深究的是,郝於日記中,在未明事實的狀況下,對他的長官、部屬或同僚的批評,的確也有未盡公允之處;如郝對胡璉、張國英、王契剛、蔣榮森、陸志家等人的批評,是否事實?從郝氏日記看來,郝柏村欠缺「自省能力」,乃是郝爭議性格的具體顯現。

此外,郝氏日記另一項特性,就是全書充滿自大、自負的語言,彷彿郝柏村的作戰指導全數是正確無誤。誠如筆者一再強調,終炮戰結束,中共沒有派兵登陸的計畫;然而郝仍堅信中共有可能採取兩棲進犯的策略,致使侷限郝對炮兵部隊的運用,以致無法進行反炮戰。再者從大、二擔部隊換防的過程分析,郝氏決心難下,因而沿誤換防時機,直到胡璉下達命令,郝才勉為其難的接受;事後郝雖對此事有所辯解,但辯解卻也顯示郝欠缺擔當的勇氣。

郝柏村「創造歷史」,豈能「無愧」

以郝的「不懼」參酌「無愧」的記載,坐實郝柏村有意以「創造」歷史的方式,建立個人的歷史地位。

延續「823炮戰日記」的立說風格,郝於辭卸行政院長不久,由王力行執筆整理而成的「無愧」,其中記載雖是郝柏村親身經歷的事務;但涉及相關人士的事實,在郝「隱惡揚善(應是隱善揚惡?)」的筆下,則成為曲筆。

在「無愧」1書中,郝柏村對所謂「李、郝關係」,從「肝膽相照」走向「肝膽俱裂」的過程,寫了很多一面之詞。事實上,李登輝與郝柏村關係發展之所以走向肝膽俱裂的原因,關鍵在於郝柏村過度的自負與自信,兼以郝擅爭權,導至李、郝關係的決裂,乃勢屬必然。

如蔣經國去世後,台灣政局發生劇烈變化,郝支持李登輝的目的,是希望李擔任虛位元首,由郝總攬軍務。郝對李的心態,於「無愧」 1書中隻字不提。尤其是對郝不利的部份,郝非但將問題合理化,還振振有辭的提出辯解,以致模糊了事實真相;郝柏村豈能「無愧」。

遠者不論,僅以李、郝關係而言,由於郝柏村久任總長高達8年,李登輝為建立制度,於郝8年總長任滿前,欲將郝調任參軍長;為此事郝找宋美齡出面,由送寫封信給李登輝,為郝說情;迫使時任國防部長鄭為元讓賢以待,因而伏下李、郝決裂的禍因。

郝任國防部長雖然僅有半年,但郝接任不久,即明告時任參謀總長陳燊齡,要求參謀本部計畫及人事調整均要事先報告。換句話說,郝任國防部長就是要幹實權部長而不甘屈居於虛銜之位。

為報復李登輝對郝的不尊重,郝於私下運作多位非主流派人士,向李進行奪權,終至引發政潮;這是台灣首度以軍權介入政爭的惡例;郝既稱「愛國救黨」,則軍權介入政爭,郝為何隻字不提?

郝掀起政潮後,欲對李登輝進行鬥爭,不惜慫恿林洋港、蔣緯國以「候選而不競選」的態勢,向李逼宮,搞得台北政壇人心惶惶,最後的獲益者居然是郝柏村,這豈不是開歷史玩笑。郝氏著書立說動輒宣稱「見證一段真實的歷史」;郝為何不在「無愧」1書中,將政爭真相敘述清楚,以待史學家評斷是非曲直?反而以欲蓋彌彰的筆法,將責任完全諉過他人,比林洋港的「誠信」還不如。

郝柏村、劉和謙各有使命感

及至郝任行政院長,理應與李登輝推心置腹,為黨、為軍、為國、為民謀福利。詎料郝任行政院長,第1件事就是告誡閣員任何與行政院有關的事,不論李登輝與閣員關係為何,凡李登輝交待事務,需向郝報告,同意後方能執行。以行政院長與總統之間權責劃分,郝作此指示,如依制度運作至為允當;若按鬥爭策略運用,則李、郝關係的決裂,已不問可知。

事實上,郝任行政院長仍想奪權,尤其是對軍權的掌握仍念念不忘。如郝指派陳履安接任國防部長,事先李登輝並不知情。而後郝告知陳燊齡每個月至少1次至行政院向郝報告軍務。接著又召見時任人事次長畢丹、人力司長楚慶,嚴厲指斥畢、楚2人說:「以往經國先生任副院長、院長時代,軍中重要人事,都會事先向他報告,怎麼我當院長你們就不報告呢」?由郝氏話語顯示,郝柏村的專權跋扈,似乎在「無愧」1書,一個字都看不到。如此行為,應是湮滅事實,絕非是「見證一段真實的歷史」。

再者,以李登輝執意選任劉和謙出任參謀總長過程而言,選任參謀總長乃是統的權責,郝氏位居總長8年理應知悉統帥的人事權責。詎料,由於李登輝並未與郝磋商這則人事,郝居然「質問」李;還要求將劉的人事任命暫緩發佈,遭李拒絕。郝迫於無奈勉於同意;而劉經李同意赴行政院與郝會晤,郝擺出長官的架勢「義正辭嚴」向劉表示,個人對軍隊的使命感,據此要求劉比照陳燊齡模式每月到行政院向郝報告軍務。而劉的回答卻是「你有你的使命感,我有我的使命感,至於向你報告軍務礙難遵辦」。有關這段過程,經筆者查證,郝於無愧所述的僅是對郝有利的說詞;而劉和謙嚴正拒絕郝的無理要求,郝柏村居然一字未記,顯示郝的無愧,有待史家的檢證。

此外「無愧」秉筆直書郝召開「軍事會議」的經過,郝巧玅的運用移花接木的策略,將「軍事會議」說成「國防簡報」完全是不符事實。此因「軍事會議」的背景,乃是部長與總長之間的不合;部長與次長之間的衝突;軍事首長有意拍郝柏村馬屁等相關因素湊合而成;當然最重要的因素,在於郝認為軍權不宜掌握在李登輝手中。故而在郝主持7次「軍事會議」,沒有1次會議記錄送呈總統府核備;而每次記錄於軍事會議後,均由相關人士收回,有時連與會人士都搞不清楚會議記錄。由此顯示,「軍事會議」全然是郝主動召開;不過在「無愧」 的記載中,卻寫成郝被動接受軍方建議召開的「軍事會議」。如果郝連主動與被動都分不清楚,李登輝對郝能放心嗎?

李登輝以權術玩弄郝柏村

最過份的是,立委對此提出質疑,郝3度發佈新聞稿澄清,認為立委「含沙射影,將問題泛政治化」,而堅稱郝沒有召開軍事會議,直到總統府發佈新聞,證實此事;郝才改口說是赴國防部召開「國防會報」。究竟是「軍事會議」?還是「國防會報」?郝柏村會分不清楚嗎?事後郝仍喋喋不休的解釋此事,認為這是居心叵測的人士有意將事情汎政治化處理,以致影響李、郝之間關係殊為遺憾。郝不知反躬自省一味編派「有心人士」的不是,難怪「無愧」陳述的事實,完全是郝「自創歷史」,未來將難逃歷史的裁判。

李、郝關係歷經劉和謙事件,軍事會議風波等事件衝突,已呈現難以彌補的裂痕;而蔣仲苓晉升一級上將案爭執再起;對李、郝關係發展更是雪上加霜。有關蔣仲苓晉升一級上將的原委,郝自認是維護軍方制度;故而郝反對到底。殊不知真正破壞軍方制度的是郝自己;李登輝只不過是順水推舟,以「權術」玩弄郝柏村;所以郝也不必怨嘆,總之郝一生翻雲覆雨玩弄權述的結果,受此報應也屬必然。

郝柏村明顯破壞軍方制度,可從兩個案例觀察,一是郝有意拔擢時任國防醫學院院長潘樹人,指示有關單位提報潘晉升軍醫上將;而業管單位遍查國內外資料,找到僅有南非設有軍醫上將,有意援引此例提報潘樹人晉升上將,不料卻遭到軍方內部的反對;郝順勢告訴潘,由於其他人反對,我不便保舉你晉升上將。郝話中意思很清楚的說明,郝運用制度玩弄權術,或以權術擺弄制度;對軍方制度的破壞,影響層面既深且遠。

一是郝辭卸參謀總長前夕,保舉劉曙晞、華錫鈞、果芸3人以戰略顧問兼任中科院長、航發中心主任、駐美採勤團長;此舉不但破壞軍方既有的制度;也為3位愛將加官進爵延長他們的役期。郝濫授名器,究竟是建立制度?抑是破壞制度?軍方自有公評;但在郝的筆下卻是「為國舉才」,如果歷史能作這種解釋,則蔣仲苓為何不能晉升一級上將?

郝柏村對愛將濫授名器

有關蔣仲苓晉升一級上將的內情,其實原因很單純,就是李登輝有意為蔣加官進爵以延長蔣仲苓的役齡,來節制郝柏村的軍權,李的作法無疑是承襲郝柏村。而郝居然反對,先是表示參軍長從無晉升一級上將的實例;結果李登輝遍查檔案,找出黃鎮球於任內晉升一級上將的實例;郝又改口說,除當過參謀總長外,其餘軍事首長不宜升任一級上將。然而如劉安祺、胡璉等人均未擔任參謀總長卻能晉升一級上將,郝又作何解釋?顯然郝反對蔣仲苓晉升是另有隱情。

郝、蔣早年交情不錯,直到郝任參謀總長,蔣任陸軍總司令,雙方常為人事發生爭執。如陸總部作戰署長出缺,蔣有意指派黎屏接任作戰署長,郝認為黎的學識不足反對這則人事;而蔣也不願接受郝指派的人選;雙方為這則人事僵持長達1年才各讓一步;爾後郝為箝制蔣的人事權,連總司令派任旅長的權責,郝都要干預。與郝的跋扈、與蔣的忠厚,雙方都不能相處?這能怪蔣仲苓嗎?

蔣任參軍長,為免於政潮干擾,郝逼蔣表態;蔣不從轉而支持李登輝,郝竟然指摘蔣仲苓,對蔣情何以堪。尤其是為晉升一級上將,蔣為免李、郝關係決裂自請除役以示讓步;郝得勝之餘,還要以「公事公辦」的姿態訓勉蔣仲苓,蔣是參軍長直屬總統府,郝任行政院長根本管不到蔣;然而郝卻以長官姿態折辱蔣仲苓;於著書立說時,將郝個人描述成「一套是非黑白分明的道理,似乎是沒有轉圜的空間」。郝折辱部屬的言談,可以美化為優雅的詞句,的確是出乎許多人的預料之外。

郝對蔣的晉升是「公事公辦」,然而對他的愛將卻能「濫授名器」 ,這中間是非黑白的標準何在?郝自認是「無愧」,而蔣卻罵郝「無恥透頂」;從「無愧」到「無恥」所反應的事實真相,也許只有郝、蔣清楚。

郝柏村在「無愧」的政治之旅後,接著出版「郝總長日記中的經國先生晚年」,無可避免的又是「自創歷史」著作。在這部書中,郝柏村很技巧的改變包裝方式,將日記以條文摘錄列出,其中免不了又涉及相關的人與事;然而還是犯了「時時檢討」他人的毛病。看來郝氏「反躬自省」的能力,和研讀陽明哲學的修養工夫,完全是背道而馳;如果王陽明在世,讀到郝氏日記不知會做何感想。

郝氏的「經國先生晚年」,若依王力行採編原則係以「說實話、做實事、無私奉獻」的郝總長日記為主,不料在日記的第1天郝就說謊話。

黃孝宗出任中科院長是場騙局?

郝柏村於陸軍總司令任內,如何躍過馬安瀾直升參謀總長?如何透過宋美齡關係影響蔣經國的佈局?如果郝願說實話,其中內情重重,郝氏為何有意隱晦?令人費解。

其次是「經國先生晚年」記載王昇下台的內情,及郝氏居中扮演的角色?郝居然隻字不提。再者郝重用黃孝宗出任中科院長,蔣經國指示郝清查黃的學經歷與出身背景,郝看在李國鼎、王昇等人情面上竟然敷衍蔣經國,這中間的玄機,郝僅是一筆帶過,且暗中推卸責任,令人喂歎!如郝在711009日記載「余亦知王化行(指王昇)亦已寫信給總統力主起用黃博士(指黃孝宗)。…誠如經濟部長趙耀東說,他是國寶」。

郝柏村寫日記素有事後追記的習性,郝明知黃孝宗博士來台是則騙局,然而郝卻以巧妙的筆法,將黃孝宗起用責任推給王昇、趙耀東。其實郝與黃結識甚早;依據李永炤等的回憶,遠在郝擔任侍衛長期間,黃曾多次晉見蔣介石,與郝有數面之緣。直到郝任總長,為發展「天弓計劃」,郝透過關係將黃孝宗引薦回台;並以兼院長的身分,指令黃代中科院長;同時郝赴中科院發表談話時,還口口聲聲的表示,黃代中科院長的決定,就是我的命令,使黃孝宗如同郝的分身。故終郝於總長任內,黃孝宗幾乎掌握中科院研發、採購大權。其間曾有人檢舉黃孝宗學經歷都有問題,郝卻置若罔聞不以為意;待黃孝宗辭卸代院長,郝邀集各軍種將領,為黃頒授勳章,尊稱黃為IDF戰機之父。以郝、黃交誼之深,於黃造偽的學經歷被拆穿後,郝無隻字片語記載個人受騙經過,卻指稱起用黃的人士是王昇、趙耀東與李國鼎;恐有失厚道。

除黃孝宗事件外,如江南案中的情報局長汪希苓;郝對汪的記載頗多;但深入調查則可發現郝、汪關係不尋常。如郝的女兒是汪希苓的乾女兒;而郝的子女赴美求學,多半是託汪代為照顧。郝、汪兩家既有通家之好,故而汪任情報局長乃是郝的保舉,只不過在郝的記載中似乎與汪頗為陌生。

郝柏村屈意維護汪希苓

待江南案起,美國證實汪希苓涉案,郝忝為5人專案小組之1,說「蔣經國知道汪希苓是個很忠心的人,但就是很糊塗」以致闖下大禍;其輕描淡寫的用意,無非是為汪開脫;郝的立論動機為何?如果參酌時任國安局長汪敬煦的「訪談記錄」,即可看出郝曲意維護汪希苓的目的,為未來汪的「保釋」預留伏筆。

郝柏村在「經國先生晚年」處處顯示他是蔣經國晚年唯一受到椅重的將領;由於蔣經國的授權,郝柏村於軍中亦建立起個人的人脈網路,形成郝家班的勢力。在郝筆下,郝重用的將領似乎個個是志慮忠純之士,然而卻有多位因貪污而去職,郝卻漏列不寫,這算什麼「說實話、做實事、無私奉獻」的郝總長日記?尤其是郝將自己隱喻為「不世出」的政治將領,再再顯示郝的治軍與處事都是很有問題。事實上,在蔣經國晚年,真正與蔣接觸最多的官員依序是俞國華、李煥及沈昌煥,而非郝柏村;是以郝強調他與蔣經國幾乎無話不談的記錄,至多是側重軍事,何況其中又有事後追記的部份,若與國防部編印「總長郝上將視察訪問各總部暨本部聯參單位指(裁)示彙編」記錄相互比對,足可證明在蔣經國面前誠誠懇懇的郝上將,於部屬面前卻專權跋扈、口出惡言的郝總長;這兩個極不協調的場景,郝於日記中毫無記載,其日記真實性,還不如「郝總長指示彙編」的至情至性,若郝為「歷史負責」做真實例證,「郝總長指示彙編」的真實性絕對高過「郝總長日記」。

「郝總長指示彙編」的史料價值,雖受肯定;但郝指示幕僚由「郝總長指示彙編」輯印而出的「教戰記」,內容令人不敢恭維。

郝柏村大改「教戰記」

郝柏村的「教戰記」中「龍平講(演?)習」總講評一文於報刊轉載時,由於內文涉及蔣仲苓、程龍光的一段往事;一位深知內情人士為此寫了一篇文章轉給郝柏村,希望郝不要再做不實的無聊文章;否則在必要時,該位人士也將發表不利於郝的文章。為此郝在輯印「教戰記」過程中,內文一改再改;甚至將相關人士的名字一併去除以免遭人議論。故而比對「教戰記」與「郝總長指示彙編」,不難發現,教戰記內容做了大幅度修訂,幾乎看不到人與事之間的衝突;這與「郝日記」評述人、事的寫法完全不同。郝柏村的心虛如此,必有不可告人的內情。否則「教戰記」的內容何以一改再改?又何必將文章做大幅度刪節?郝於教戰記強調以「見證一段真實的歷史」著書立說,不料卻怕歷史裁判;這豈非郝強調的相互矛盾?從這一連串問題的幕後可知,郝柏村擅於創造歷史,卻不知歷史為何物?郝難道不該反躬自省?

筆者無意指陳郝將其日記、文集做計劃性出版,是郝有意「造偽」。畢竟郝將日記、文集出版表示郝有接受外界批評的雅量,其勇氣與魄力值得肯定,不過,「日記」是個人一生行誼的記錄;而「文集」係個人處事的看法,其可貴之處,在於保留歷史真實的記錄,留待史家評斷。

可惜的是,郝的日記摻雜真偽難辨的記錄,對人、事的評論超過個人所知的事實,非但無助於史實的澄清,反而模糊事實的真相。故而郝日記與文集記載史實之所以引起許多的爭議,問題出自郝心態。郝是位自視甚高、擅用權術的將領;在攫取權力過程中,郝為鍛鍊個的意志力,日記一寫就是40多年,這是軍系將領極為罕見的特例。故而郝的成功絕非偶然;而其失敗完全是權術害了他。所以郝在失敗後急於出版各類專書,其目的仍在於追求歷史的定位。為了定位,郝藉「造史」突出自己也就不足為奇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y958291 的頭像
    andy958291

    帶領海鵬南飛的勇者———劉鼎漢將軍紀念館

    andy95829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