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日島之突襲作戰

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五軍軍史

第一節 南日島之地形及兵要

一、南日島之沿革及其地形

南日島亦稱為南日山,原屬福建省福清縣轄治。抗日戰爭勝利後,閩省當局,鑑於該地形勢特殊,設為特種區,歸省府直轄。民國三十八年,大陸東南沿海相繼陷敵後,該島亦為中共為竊據,並劃歸莆田縣轄治,設區政府於頭西寨,轄八個鄉,計七十四個村。該島北憑福清縣轄之西灣半島,南臨臺灣海峽,金門島在其西南九十浬處,扼興化灣入海之孔道,形勢衝要,可控制閩省南部海運。全島面積約為一百平方公里。係東西南小島連成,形似啞鈴。全島長十二公里強,西島較大,南北長約七公里,東西寬五公里強,以167.2高地居中。東島較小,長五公里,寬四公里強,山巒綿亘,其中以九龍山(標高二五五公尺)最為險要,連接部長約一兩公里,寬僅一公里之沃土地帶,土質黏而夾有砂礫。

二、南日島之兵要

南日島之西部,以龍頭山為制高點(標高為167.2公尺),乃攻守必爭之地。南有土地坪、山下、萬湖山等高地,形成南岸屏障,為登陸攻擊者極具威脅之地障。龍頭山之北島之西北部,兼得島嶼側防之助,可為防守該島之最後支撐點。島之東部,以九龍山(標高255公尺)最為險峻,餘為大喬山(標高246公尺)、西戶山(標高225公尺)、燕山(標高164公尺)諸山環拱,交相倚峙,易守難攻。

三、南日島之交通

南日島對外之交通,均賴船運,往來於一福清、青田、石城之商賈貨運,及島民捕魚等,皆屬小型帆船。沿島無港口設備,大噸位船隻亦無從碇泊(四千噸以上者)。陸上交通極為落後,除僅有一條鄉村道橫貫全島外,餘均係羊腸小徑,行路至感不便。

四、南日島之海岸及潮汐

南日島海岸灣曲,沿岸多為暗礁。海岸線全長約為五萬二千公尺。海灘均係砂礫質,以頂后集、卒仔山、后山仔、坑口、岩下一帶為自然避風港,水深約五至十公尺,潮差約一至一﹒五公尺,可供四千噸以下船隻停泊。全島海岸約有三分之一地區不適於登陸,約一萬四千公尺可以勉強登陸,而以岩下、土地坪、江嘴口及東戶一帶,寬幅約有二萬公尺,為最理想之登陸地帶。

南日島之潮汐無紀錄可查,依經度位置由廈門港推算與北水道潮湧應改正如下:潮時:一時二十分,高潮+0.3呎,低潮-1.3呎。

五、南日島人口及生活

南日島原有人口約一萬七千五百餘人,操莆田方言。目前人口已有極顯著之銳減。居民多以捕漁為生,日常所需,端賴大陸輸入,因生活貧苦,故赴海外謀生者甚多。島民住屋多為磚石砌成之舊式建築,構造堅固,抗力極強;惟房屋零散,少有集團建築,全島約可供三千餘人之宿營。唯軍隊給養,難以就地採補,更因山地赤禿、草木稀有,燃料與構工材料,尤感奇缺。

第二節 敵情判斷

一、使命

福建反共救國軍(註:係閩南沿海游擊部隊所編成)配屬軍之第七十五師(欠),應即攻略南日島徹底殲滅該島共軍,並迅速轉為反登陸作戰,適時殲滅增援之共軍,爾後安全撤離。

二、狀況

(一)作戰地區之特性:詳第一節

(二)敵情:

l.兵力:南日島為共軍防守莆田灣之前哨陣地,係據守莆田灣附近笏石共軍之第八十三師第二四九團所派出,約為步兵一連,附有機槍、迫擊砲及偵察部隊約三百餘人,另由共軍第八十五師第二五五團派出約一百餘人,機帆船四艘,駐該島擔任附近海面之巡邏警戒任務,另民兵約四百餘人,合計約一千人。

2.編組:共軍編制與我相似,裝備較劣,武器多為國械、美械及日械三種,雖亦有少數俄式機槍,但均係舊式。

3.部署:(略)

4.補給狀況:該島端賴水運補給。

5.增援:依判斷駐笏石之共軍第八十三師第二四九圈,駐東張之第二四七團及駐高山市之第八十五師第二五五團陸戰營均有增援南日島作戰之可能。

三、敵軍能力

(一)素質:敵軍士兵以福建、浙江、江蘇籍為最多,其次為河南、山東、四川各省。幹部以山東籍較多,年齡自十七歲至四十歲不等,平均年齡為二十歲,一般體力尚佳,被迫參軍者佔百分之四十,士氣消沉,戰鬥意志不強;惟共幹戰志較強,常作頑抗,民兵之戰志則較為脆弱不堪一擊。

(二)編制裝備:共軍每連編制均不足額,現有人數僅及編制之三分之二強,其裝備更為復雜,唯彈藥尚充足。

(三)訓練:共軍自四十三年起以全力推行「政治鬥爭」,對戰鬥教練不大重視,故戰力較弱。

(四)防禦設施:敵於南日島西部,構有連防禦陣地,而以167.2高地為其核心。東部以九龍山為核心,約為一個排之陣地,其性質均屬野戰工事。此外,全島沿岸似少工事設施,惟島內各村落之房屋,多係集石而成,並鑿有射擊孔,必要時可依作困獸之鬥。

四、敵軍能力分析

根據各方所得敵情資料,敵軍對守備南日島之作戰,約可歸納為左列三案。

第一案:守備南日島之敵軍採間接配置,於我軍攻擊該島時,逐次抵抗,最後憑藉有利地形,固守待援。

第二案:敵軍以現有兵力固守該島,將主力配置於沿海各要點,在我軍登陸之初,以熾盛火力阻擊我軍,妨害登陸行動,並乘我登陸未穩之際,斷然施行逆襲,期能一舉殲滅我軍於海灘。

第三案:守備南日島之敵,於我軍登陸該島時,除留置一部妨害我軍行動外,主力迅速脫離戰場,向大陸沿海撤退。

五、判斷敵以採用第一案之公算較大。

第三節 南日島作戰計畫

使用地圖:福建沿海五萬分之一

任務編組:

先遣隊,陸軍中校章乃安(兵力為一個營約五百人)

西部攻擊軍,陸軍少將汪光堯,陸軍第七十五師(欠直屬部隊一部,第二二三團及第二二五團第三連,兵力約七千人。)

東部攻擊軍,代司令王盛傳,海南支隊配屬第二二五團第三連。(約一千五百人)

海軍混合艦隊指揮官康肇祥

空軍從臺灣起飛支援

一、一般狀況

(一)敵情:

l.南日島駐有共軍第八十三師第二四七團之一部,石城駐有該營之一連,平海駐有敵一部,並配有平射砲,黃石駐有共軍第三四七團之一部,莆田駐有共軍第八十三師之主力。

2.南日島泊有敵機帆船數艘莆田灣集結有機帆船約十餘艘。

(二)立案研判:

l.南日島為共軍防守莆田灣之前哨陣地,無堅固工事之設施,對該島之防禦作戰,亦不會有大量增援之計畫與準備。

2.我突擊部隊在海上機動,及在目標區作戰期間,我海軍可確實獲得制海權。

3.我空軍對目標巨大陸沿海共軍之調動增援,能適時偵察及監視。

4.在我軍突擊作戰期間,敵軍在目標區將不致使用空軍。

二、使命

福建反共救國軍(配屬第五軍之第七十五師(欠))以兩棲登陸突擊南日島,殲滅敵軍,藉以打擊其士氣,爾後相機突擊,期作反攻大陸前之突擊實驗。

三、各部隊任務:

(一)陸軍:

1.先遣部隊於DH時前,向李厝亭岩下附近地區登陸,佔領灘頭陣地後,分別奪敢萬湖山及南厝仔高地,爾後進出167.2高地,並確保之,以掩護主力之攻擊展開。爾後依命令集結於高洋附近,為本部預備隊。

2.西部攻擊軍,於先遣部隊佔領灘頭陣地之同時,以一部向李厝亭、岩下等地區搶灘登陸,分向一一三高地、宮澳、石頭盤、寨裡、南埔頭、后埕頭等地攻擊,主力迅即進出北樓、山頭之線,將敵軍壓迫於167.2高地以北地區而殲滅之。

3.東部攻擊軍於DH時,向西戶附近登陸,於奪取西戶山後,那以主力向九龍山攻擊

前進。爾後向烏佇洋、西泉、卒仔兜攻擊前進,與西部攻擊軍會合,並以有力之一部經盧竹井,向大喬山攻擊前進,捕捉敵軍而殲滅之。

4.兩軍戰鬥地境:

東、西部攻擊軍以一一三高地,亘紅頭之線為戰鬥地境,線上屬西部攻擊軍。

(二)海軍:

1.登陸艦艇:負責裝載突擊部隊及糧彈器材。

2.支援艦艇:其任務區分如左..

1)海上機動期間,負責登陸艦隊之警戒與掩護。

2)搶灘登陸至建立灘頭時期,擔任火力支援。

3)陸戰期中擔任南日島至大陸間海上警戒,截擊防阻共軍之脫逃與增援海上運輸。

(三)空軍:

l.空軍於突擊部隊登陸作戰時,派機在目標區上空偵察及掩護。

2.對長樂地區沿海各要點港口偵察,並妨害共軍之增援。

3.防空之規定:

1)海上機動間之防空,由海軍艦砲及機帆船二﹒五機關砲擔任之。

2)登陸初期及登陸後之防空,自海軍艦艇及各部隊組成之對空射擊部隊擔任之。

(四)其他:

1.本計畫可為後勤實施及其他計畫作為之根據,另待命令付諸實施。

2.D日為向南日島開始突擊登陸之日期:預定為民國四十一年十月十一日,H時為五時三十分。

3.各任務部隊須於四十一年十月六日以前,向總指揮部呈出其他作戰計畫。

四、後勤

(一)補給

l.各部隊之補給以攜行之糧彈為主。

2.陸上糧彈之運輸,以各部隊之輸送連分攜為主,必要時發動地方行政僱用民伕為輔。

(二)衛生

l.繃帶所由各部自行開設。

2.南日島收復後,各部隊之傷患,由各部隊指派軍醫一員,由本部調派機帆船一艘,運送後方醫療。

五、指揮與通信

(一)總指揮部隨西部攻擊軍登陸,爾後位置於高洋。

(二)通信以高洋為中心,對東西南守備區部隊構成通信網。並另以電台擔任上級與海空軍之連絡。

所有通信時間以東經一二○度標準時間為基準。

附件:

一、任務編組與兵力分配

二、陸軍突擊計畫(略)。

三、海軍、空軍、作戰計畫(略)。

附件一:任務編組與兵力分配

一、福建省反共救國軍-代字「廣州」陸軍中將胡璉(兼)

二、前進指揮所主任陸軍中將柯遠芬(兼)

三、先遣隊(突擊大隊)-代字「杭洲」步兵中校章乃安

四、西部攻擊軍-代字「武漢」陸軍少將汪光堯

陸軍第七十五歸(欠直屬部隊一部)欠步兵第二二三團及第二二五團之第三連)

五、東部攻擊軍-代字「廈門」

南海支隊(反共救國軍)代司令王盛傳

陸軍第七十五師第二二五團第三連

第四節 作戰準備

一、計畫策定

我軍於民國四十一年九月二十六日,受領突擊南日島之任務後,即行秘密準備,成立研究小組,開始研擬計畫,首對敵情、地形進行蒐集研判,次就時空兩方面研判敵軍可能之行動,以策定登陸作戰計畫、反登陸作戰計畫、撤退計畫,以及兵棋演習計畫等。十月七日,已大致準備就緒。八日召集營級以上幹部,實施兵棋演習,將各種計畫兵力之運用,各任務部隊預想可能發生之情況,詳細推演,務使參戰重要幹部、戰術思想,趨於一致。

二、三軍連繫

召開三軍聯席會報三次,研討機動登陸之火力支援問題,並擬定計畫。另成立三軍通信研究小組,策定登陸作戰之通信計畫。

三、補給準備

(一)彈藥:攜帶總量為輕機關槍子彈兩千發(兩個基數),重機關槍子彈三千發(三個基數),並規定各連隊自行攜帶輕重各一基數。團攜全團輕半重一基數,師攜全師輕半重一基數。

(二)糧秣:各部隊攜行乾糧兩日份,主食米三日份。團攜全團主食米四日份,師攜師直屬部隊主食米四日份。

四、戰備檢查

我軍於召集各科及營級以上幹部舉行兵棋演習後,即令各部隊在參加臺澎聯合大演習名義掩護下,祕密準備,並行戰備檢查,以期準備確實。

五、保密

(一)業務上之保密:當研究小組成立之時,即對參加該組人員宣佈軍機防護法第一條:「有意無意洩漏職務上之祕密,因而始誤戎機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故本戰門之保密極為良好。

(二)行動保密:我軍除對南日島準備各種計畫外,對東山島亦作同樣之準備,並分別舉行兵棋演習,以確保時間地點之機密。對各部隊下達命令,均稱參加臺澎陸海空軍聯合大演習。發航時則先向馬公直駛,待至外海始再轉向南日航進。參戰官兵直至海上機動時期,方始了解部隊任務。

第五節 作戰經過(以陸軍為主,海、空軍略)

一、裝載及海上機動時期

(一)裝載上船:我先遣部隊及東部攻擊軍,於四十一年十月十日十時三十分,在福建省金門縣料羅灣上船,乘機帆船八艘發航,因機帆船只有三至四浬之時速,為期與運輸艦同時到達泊地,故提早八小時出發。另前進指揮部及西部攻擊軍,則全部乘「中」字及「美」字登陸艇三艘,於十九時,自金門之新頭碼頭發航,並自三艘驅逐艦護航,各艦一律熄減燈火靜止通訊以時速九浬向目標區隱密航行。

(二)航行中實施各項演練:各部隊在海上,航行中,應普遍舉行兵棋演習、戰法研究、立功會議、保證勝利,簽訂愛民公約及鼓舞士氣等工作。十一日晨六時許,先遣隊及東部攻擊軍,先後進入泊地(南日島西南二○○○公尺),並即準備搶灘登陸。西部攻擊軍,則於六時三十分隨先遺像進入泊地。是役原定十一日晨五時三十分奇襲登陸,嗣因五時以後,海上氣候驟變,風緊浪急,船艇無法按時搶灘,乃變更原計畫,實施強襲登陸作戰。

二、登陸戰鬥時期

(一)先遣部隊之戰鬥

先遣部隊因受海上風浪影響,登陸困難,迄七時三十分,始以一部自李厝亭一帶登陸,當將據守海岸之敵民兵逐退,攻佔萬湖山、雲利一帶高地及其附近村落,建立灘頭陣地,主力繼之登陸,並即佔領六寶山、宮厝、向上惠及其以西高地攻擊前進,以掩護攻擊軍主力之登陸,惟於攻抵上惠以北高地時,敵憑居高臨下之山崖、石洞,負隅頑抗,經我集中火力及以五七無後座力砲轟擊。同時先遣隊另以一部在火力掩護下,行迂迴攻擊,始將一頑敵攻潰,於十時三十分攻佔該地,殘敵五、六十名向後埕頭方向逃竄。十一時許,先遣隊為策應東部攻擊軍之作戰,以一部沿平海樓、后山仔、經紅頭、向西帛高地攻擊前進,經一度激戰,敵不支向該地以北海灘潰退,企圖登船逃逸,我軍即跟蹤追擊,於白沙洋附近與東部攻擊軍會合。計擊斃共軍民兵千餘人,俘虜共軍民兵及男女幹部三十七名,擊燬敵船四隻,而我軍官兵則有數人傷亡。旋即集結於雲利為總預備隊,並負責西部灘頭基地之警戒與守備。

(二)西部攻擊軍之戰鬥

西部攻擊軍,於先遣部隊登陸時,因顧及其兵力薄弱,乃令左翼隊以步兵一連,換乘僅有之LVC二艘,向岩下附近先行登陸,以建立灘頭陣地,至九時許,載運左翼隊主力第二二五團(欠第一營及直屬部隊一部)之美頌艦開始搶灘,(載運左翼隊第一營及前直屬隊一部之美樂艦,無倒車設備,不能搶灘,仍留泊地。)左翼隊主力登陸後,即以第二營展開於山下及其以西之線,向167.2高地,暨以西高地攻擊,另以第三營之一部(第九連),向土地坪、南厝仔等高地之敵軍攻擊,主力沿三十六曲、江嘴口,鑽隙挺進,乘虛攻擊。甚至石頭盤、塔山一帶,始遭遇敵軍之堅強抵抗,當即展開激烈戰鬥,該營雖曾數度衝擊,均為頑敵熾盛火力所阻,該營之便衣隊隊長鄭滿堂於衝鋒時壯烈成仁,其餘宮兵亦有十餘人傷亡,戰況至為慘烈。此時左翼隊之第二營,己攻克167.2高地。第三營攻勢即己受阻,乃以一部確保既得陣地,主力則向西北壓迫,側擊敵軍,以協力第三營之作戰。同時第三營第九連,亦已先後攻佔火土坪、南厝仔等高地。

十時許,我中興號登陸艦,開始搶灘,因左翼隊之戰況激烈,即以已經登陸師之預備隊(第二二四團第二營)參加左翼隊之作戰,歸左翼隊隊長指揮。正午以後,西部攻擊軍右翼隊及前進指揮部始相繼登陸。右翼隊進出平海樓、官枝樓之線後,以一部向紅頭進出,另以有力一部經由頭英石、后峰向官澳鑽隙挺進,以遮斷敵之退路,並阻擊敵之增援,主力則繼續向北攻擊前進。

十四時許,汪指揮官光堯率師直屬部隊登陸,並親赴第一線指揮,士氣大振,並於明瞭情況後,即令兩翼隊迅速猛攻,敵軍不支,被我擊潰,殘敵分向寨裡、后鄭方向逃竄,復遭我挺進部隊之截擊,乃倉皇逃逸至后埕頭、寨裡、南埔頭、江嘴口、151.7高地各附近,企圖憑險頑抗,經我兩翼隊之跟蹤追剿,奮力圍攻,並向敵據之山崖、石洞反覆衝殺,卒賴將士用命,前仆後繼,終於十七時許,將敵大部殲滅,計擊斃及俘虜共軍各約百餘人,經偵訊後,予與後送安置。

十七時三十分,敵機帆船八艘,自石城,向南日島急駛,企圖增援。經我軍集中火力猛烈射擊,除一部被擊滅於水際外,餘向石城方面回竄。我軍遂將南日西半島全部佔領。

(三)東部攻擊軍之戰鬥

十一日六時三十分,東部攻擊軍先以一部搶灘登陸,驅逐敵民兵後,迅速推進至東戶以北及西戶山之線,以掩護主力之登陸。七時四十分,主力部隊登陸完畢,並即向九龍山一帶高地攻擊。攻佔該地區後,繼續向北攻擊前進,至烏仔洋,遭敵軍頑強抵抗,經一番激戰後,敵軍不支,向白沙洋、龜山方向處逃竄。十四時三十分,我以武漢部隊之第三連,開始向龜山攻擊前進,第一大隊第二中隊,向白沙洋攻擊前進,激戰數十分鐘,即將該兩地佔領,擊斃共軍約數十人,一部竄至海灘,乘機帆船三艘,向小南日島方向逃逸,另一股向大喬山逃竄,我即分頭搜剿附近地區之殘敵。

十七時許,我以一部向后業、大喬山、東菜尾一帶搜索,另以一部向牙宅、西帛、卒仔兜搜索,肅清殘敵後,並於卒仔西北端與西部攻擊軍取得連絡,南日東半島之戰門,於此遂告結束。

第六節 守備作戰

甲、守備計畫

我突擊南日島之各部隊,於民國四十一年十月十一日十八時,已佔領全島,結束戰鬥。但為防止敵軍突擊登陸,乃即按預定計畫,調整態勢,作守備該島之部署,其守備計畫及兵力部署如左:

福建省反共救國軍南日島作戰計畫之二-守備計畫

一、任務區分

(一)海、空軍方面:

1.為求確保佔領南日島之目的,要求海軍繼續行其突擊時之任務。

2.對空軍亦作同樣要求,以行偵察及妨害敵之增援。

(二)本部各任務部隊方面:

1.西部守備部隊:

1)右地區部隊任厝仔兜、紅頭、后山仔、官澳、后埕頭、后鄭間地區之守備,應佔領企坑106.7高地、龍頭山、北樓之線主陣地。以必要兵力佔領紅頭、后山仔、后峰、宮山、坑口、后承頭、后鄭等沿海岸要點,嚴密警戒。

2)左地區部隊擔任南埔頭(含)、江嘴口、151.7高地、塔山溪、南厝仔間地區之守備,應佔領三十六曲、石頭盤167.2高地之線主陣地,以所要兵力佔領南埔頭、寨裡、151.7高地、塔山溪、南厝仔等沿海岸各要點之守備。

3)灘頭守備隊,擔任萬湖山、莜雲利、岩下、土地坪間地區之守備,以必要兵力佔領各要點,以行警戒,主力則控制於岩下附近,保持機動。

4)預備隊集結於官枝樓附近,保持機動,並擔任該地之警戒,及陣地之構築。

5)各部隊依機動防禦要領,期殲滅敵軍於灘頭,並限黃昏前部署完畢。

2.東部守備部隊:(南海支隊,略)。

二、協調

守備部隊須與海空軍密切協調。

三、兵力需要(略)。

附錄:兵力部署圖(略)。

乙、反登陸戰鬥

一、第一次反登陸戰鬥經過

(一)民國四十一年十月十一日十八時三十分,共軍第八十五師第二五五團陸戰營,約六百餘人,分乘大小機帆船十二艘,自沙洋以北海岸,強行登陸。直趨白沙洋,我東部守軍因兵力薄弱,地形不利,乃主動逐次退守西戶及九龍山兩高地,固守待援。敵以一部跟蹤來犯,激戰終宵,未能得逞。主力轉向后山仔進犯,於十二日晨三時三十分,與我西部守軍第二二四團第二連接觸,發生激烈戰鬥。該連雖在眾寡懸殊之情況下,仍能奮力迎擊,浴血苦戰,敵雖三次以人海衝鋒,但均被擊退,直至拂曉,該連陣地始終屹立無恙。

(二)敵於進犯后山仔之直前,我因鑒於東部電信中斷,即預作防範之措置,除飭后山守軍固守原陣地外,並迅以西部攻擊軍之預備隊,推進至平海樓以東高地附近向東北方向警戒。復令負責右地區守備之趙少芝團長,準備於十二日拂曉時,對西犯之敵軍實行反擊。

(三)十二日拂曉時分,右地區隊第二二四團第一營向后山仔馳援,並繼續以該團第三營主力,及左地區隊第二二五團第二營,統歸第二二四團趙少芝團長統一指揮,開始反擊。第二二四團第一營於到達后山仔時,即行向敵猛攻,敵退守后山仔東端約五百公尺處之田中獨立石屋內,憑堅頑抗,我圍攻甚久,終無效果,最後乃由工兵施以爆破而攻佔之。

二、第二次反登陸戰門經過

(一)十二日入夜後,當東菜尾戰鬥結束未久,攻擊部隊於西返途中(相距約二十五華里)之際,共軍第八十三師第二四七團第二營附戰砲二門,共約千人,由第八十五師第二五五團第二營一個水兵連擔任運輸,乘大小機帆船二十餘艘,利用夜暗,向我守備坑口之第二二五團第三營(欠第九連)陣地前登陸進犯,當時情況至為惡劣,除飭該營之預備隊於后鄭以東展開,以防敵之滲透外,並令所有守軍,務必固守現有之陣地。

(二)共軍利用夜暗,向我陣地接近,我軍初以火力阻擊,繼則以近戰肉搏與突入之敵浴血戰鬥。迄十三日一時許,戰況益趨激烈。該團雖曾抽調第九連星夜馳援,但以眾寡懸殊,無濟於事,以致少數據點守軍,因傷亡殆盡,為敵攻陷,其餘守軍,仍本不成功便成仁之決心,在羅範清營長指揮下,堅強戰鬥,並以喊話等手段,眩惑敵軍,終能確保后鄭附近重要據點,奠定反擊勝利之基礎。

(三)十三日拂曉,我以第二二四團第三營附重兵器一部,暨師迫擊砲連與第二二五團第二營,統歸第二二五團廖發祥團長指揮,向登陸之敵反擊。敵以澈夜反攻未遂,凌晨復遭我生力軍之猛擊,死亡枕藉,卒告不支,向後敗退。然其渡海工具,已大部為我陸、海軍火力所摧毀,求生無路,乃向後埕逃生,以及向後埕頭以東岩石地區逃竄,俾藉地形之利,及烏嶼島敵軍重機槍火力之支援,期作困獸之鬥。

(四)十三日早晨八時,敵另有機帆船三艘,由高山市向後埕頭方向急駛,企圖增援,當其駛近海岸時,即被我守軍集中火力殲滅於水際。此時後埕頭以東之戰鬥,仍在慘烈進行中,我第二二五團戰砲連吳琢章連長,自告奮勇,率領步兵一排,向敵衝鋒,惜末奏功,竟以身殉。我軍為謀迅速結束戰鬥計,復以五七無後座力砲及戰防砲增援,向敵轟擊,並集中重兵器火力制壓烏嶼敵軍,以掩護步兵之攻擊,我曾治營長,並親率敢死隊與敵展開搏鬥,終將頑敵聚殲,於十七時許結束戰鬥。

第七節 撤退時期

一、撤退部署

我軍對於南日島之突擊,依照原計畫,即未作長久佔領之準備,尤以克復南日島之後,我軍連續戰鬥達三晝夜之久,殲敵千餘,俘敵七百餘,已超出預期之戰果,達成打擊敵軍士氣之目的,故總指揮官胡璉將軍,為把握戰機,乃決心主動撤退,並於十三日十七時,下達撤退命令。前進指揮部,即按既定撤退計畫,部署撤離,並限各部隊於十八時開始行動(註:當地黃昏時分為十八時)。

其處置大要如左:

(一)西部攻擊軍以一個營於頭英石、167.2高地、石頭盤以北高地之線,佔領陣地,以掩護第一線部隊撤退。                                                

(二)灘頭守備部隊佔領萬湖山、雲利、土地坪之線,為灘一頭掩護陣地,以掩護主力軍於灘頭集結時之安全與登船。                          

(三)東部攻擊軍以一部佔領西戶山、九龍山之線,以掩護其主力撤退登船。

(四)指揮部於西部攻擊軍主力開始撤退之同時,即移至雲利,爾後隨灘頭掩護部隊撤退登船

(五)各登陸艇於十八時前,搶灘完畢,並限各部隊於規定時間內,搭載完 畢。

(六)擔任掩護部隊,於主力撤退完畢後,開始撤退,並負收容之責。

(七)登船順序..

第一梯次:為第一線守備部隊。

第二梯次:為第一線掩護部隊及第七十五師師部。

第三梯次:為灘頭掩護部隊及本部。

二、撤退實施計畫

東部攻擊軍奉令後,於十八時開始行動,主力於十三日二十時撤退登船,掩護部隊於二十時三十分,登船完畢。該部船團,集合後於二十二時三十分先向基地返航。

西部攻擊軍於十三日十七時三十分,在後埕頭地區戰鬥結束之後,接奉前進指揮部撤退電令,即遵照預定計畫,準備撤退。

並根據指揮部之指示,處置如左:

(一)第二二四團第一營,即佔領頭英石、167.2高地亘石頭盤以北高地之線,向北嚴密警戒,掩護歸主力之撤退。該營撤退時,則由佔領萬湖山亘雲利、岩下、土地坪陣地之灘頭守備部隊,予以掩護收容。

(二)各部隊所有傷患、輜重及擄獲等,即時後送雲利灘頭登船。

(三)除掩護部隊外,各部隊應於十八時開始一舉撤至雲利登船。

(四)第三、四科科長,各率直屬部隊一部,處理後勤事宜及指揮部隊之裝載。

(五)乘船區分:

第二二四團(欠一營)及的司令部、直屬部隊,乘中興艦。

第二二五團乘第一○三號登陸艇。

第二二四團第一營與灘頭掩護部隊,合乘美頌號登陸艇。

(六)即向中興艦連絡,囑其轉飭各登陸艦艇,於十八時前,一律在雲利海岸搶灘準備裝載。

三、協調

(一)陸軍須與海、空軍密切協調,海、空軍應行近海搜素及封鎖,以掩護陸軍之撤退。

(二)空軍掩護撤退計畫(略)。

(三)海軍掩護撤退計畫(略)。

附註:當西部攻擊軍於十八時開始撤退之際,石城方面敵砲,曾向我轟擊,但我軍鎮定如恆,秩序井然,各部隊均能按既定計畫,順利實施,終於二十時全部撤退登船完畢,各艦駛向集結區會合後,於十四日零時,開始向金門回航,十六時十六分許,安全返抵基地。

第八節 戰後檢討

一、敵軍方面

(一)優點:

l.增援部隊迅速。

2.高級幹部常至第一線視察,以鼓勵士氣。

3.輕裝便捷,且能就地補給。裝備方面,衝鋒槍特多。

4.對於情報,特別重視。

5.地方行政機構,組織嚴密,且有實權。因此能控制民眾,予以靈活之運用。

6.共軍黨部組織嚴密,尤具實權,能控制非黨員,如作戰時,黨團員未戰死或負傷者,敵軍即不敢向國軍投降。

7.政治文化教育,徹底有效,知識水準較低之敵兵,已盡為其麻醉。

8.共軍重視文化教育,每連有三個文化教員,補助連指導員施教,並特別講求教方法,收效甚大。

(二)缺點:

l.作戰指導錯誤,逐次使用不充分之兵力增援,致為我各個擊破。                

2.共軍幹部指揮拙劣,企圖心不旺盛。如十一日夜,坑口方面敵軍千餘人登陸後,竟整夜未獲進展,致翌晨全部被我殲滅。

3.共軍幹部輕敵持驕,以為國軍真如敵所宣傳之不堪一擊,故其對於防禦工事,與戰鬥準備,均欠充分。

4.過分注重政治教育,忽略軍事訓練,是以戰鬥技能甚差,手榴彈之投擲與輕火器之射擊,均不準確。

5.黨員與非黨員待遇不同,界限分明,以致互相仇視,軍心渙散,士氣低落。

6.以機帆船作為渡海工具,實難期其達成現代化之兩棲作戰任務。

7.共軍中甚多前在大陸被俘之國軍及被欺騙參軍之青年,大多不願為敵效命,遇有機會,即向我軍投誠。

8.「清算」、「鬥爭」、「三反」、「五反」等之慘毒手段,使部份共軍,對偽政權發生惡感,影響戰鬥意志。

二、我軍方面

(一)優點

1.情報:

1)情報之蒐集與研判,尚稱周密正確。

2)戰場情報設施良好,團營級情報軍宮,均能適時將所得之情報,迅速呈報上級。

3)對俘虜之審訊,蓋得要領,能從俘共中獲得詳實之情報資料。

4)保密措施,確實良好。

2.作戰:

1)把握內線作戰指導原則,大膽抽調可能使用之兵力,一個形成局部優勢,致兩次登陸增援之敵軍,均被我先後所徹底殲滅。

2)各級指揮官之戰術素養良好,不受敵情之眩惑,決心堅定,不為惡劣情況所動搖。

3)精誠團結,並能自動協助友軍,使其達成任務。

4)撤離動作均依預定計畫,第七十五師指揮官於命令下達後,復親向各營長一一查詢是否了解命令,及其行動路線,並等待掩護部隊到達指定地點,始離開前方指揮所至乘船地點,故各部隊行動整然能在兩個半小時內,全部登船完畢。

5)陸、海軍初期協同,雖未達於理想,惟當第二二五團登陸時,美頌艦能適時予以火力支援,使其登陸成功,撤離時負責載運之船艦,亦有極佳之表現。

6)指揮官能把握時機,撤離部隊,如在後埕頭戰鬥勝利之後,該島己無敵蹤,開始撤退,至為恰當。

7)全軍士氣旺盛,戰鬥意志堅強。

8)各級幹部,均能把握戰機,適時指揮所部,遂行戰鬥任務,使敵無喘息機會,縱遇共軍頑抗,亦能排除萬難,將其殲滅。

9)營、團、師火力群,運用適當,曲射、直射及輕重火器之射擊均甚精確,配合良好。

10)連以下戰鬥教練,頗具基礎,故幹部指揮能力與戰士動作,均極嫻熟。

11)以衝鋒槍及輕機槍掩護手榴彈之投擲,配合極佳,戰士臂力亦強,是以投擲距離均在四十公尺以上,既遠且準,收效至宏。

3.後勤:

1)突擊部隊所需糧彈,運輸機構能在出發前,全部輸送至碼頭上船,工作效率良好。

2)攜帶口糧,尚敷三日食用,官兵賴以充飢,增強戰力不少,但仍有改進之必要。

3)凱旋返抵基地後,因準備周到,處理傷患極為迅速適當,尤以重傷能迅即空運臺灣醫療,官兵極為感奮。

4)第七十五師當時為非美援部隊,裝備較差,其通訊連僅有二十公里之有線裝備,當出發之初,汪師長曾向金防部通訊營借得二十公里被覆線,故作戰各期電話可以通至各營團,且於東部游擊部隊無線電失去連絡時,復勉力由該連完成有線電之通訊,因此各期兵力之轉用及以後之撤退,得能靈活運用者,皆賴通訊靈活之力且線路遭受破壞時,查修亦極為迅速。

5)幹部刻苦耐勞,每於戰況緊張或人員不敷分配時,均能親自看守總機,或服其他勤務。

4.政工(政戰人員):

1)戰鬥前,政工幹部曾普遍展開鼓勵土氣工作。

2)連隊政工幹部,均能協力作戰,且多英勇壯烈之事蹟表現,影響士氣甚大。

3)政治戰士及宣傳員,均能自動實施火線喊話,收效雖大,但未普遍實施。

4)監察人員,能配合各級幹部,實施全面督戰。

5)保防人員,不辭勞苦,徹夜審訊敵俘。

6)適時利用敵俘喊話,瓦解敵軍軍心。

7)處理戰俘人員,態度和藹,毫無敵意,以粉碎敵人虛偽惡毒之宣傳。

(二)缺點:

l.情報:

1)各部隊觀測監視人員缺乏訓練,當十二日夜我第二二四團在東部尚未返回之際。西部后埕頭已發生戰鬥,而我北海岸及西海岸監視人員,竟報稱有敵船兩百餘艘向我接近 ,致令指揮官感覺應付為難,這後再仔細查明,始知為海上礁石之誤認。

2)戰地區之地形圖,未能普通印發幹部參考。

3)對於各級處理俘虜之權責,未能明確劃分,以致審訊遲緩,管理困難,加重作戰部隊之負擔。

4)擔任押解敵俘之官兵,警覺性不夠。不但疏於警戒,且在敵俘之前,談論不利我方之戰況。

5)擄獲敵方文件,未能按其性質、分類編號,迅即彙報上級參考。

2.作戰(預備計畫):

1)計畫欠周。此次作戰,原定計畫為奇襲登陸,但因十一日晨天候驟變,登陸艦艇,不能按時搶灘,臨時改為強襲登陸。但事先並未擬定強襲計畫,以致突擊登陸作戰指導,無所依據。

2)載運船隻不敷,登陸計畫遷就裝載計畫,裝載計畫又遷就船隻。蓋此次作戰,僅使用艦艇三艘,其中美樂艦又無倒車設備,不能搶灘,均不合於兩棲作戰之要求。

3)艦艇發航期間,未能照預定隊形航進,設若遭受奇襲,其後果將不堪設想。

4)潮汐漲落,對海軍艦艇搶灘所生之影響至大,陸軍軍官對於此種認識,尚嫌不夠。

5)登陸所需小艇太少,第一波登陸後,須待所有小艇回航,第二波再行登陸。致每波延遲一兩小時,最後一波登陸,與第一波相差為時竟達八小時之久。似此,甚易被敵各個擊破,若能多配小艇,當可縮短登陸時間。

6)裝載與登陸時,因登陸艦靠灘後,距岸尚有二、三十公尺,水深不能徒涉,以小船接駁,不但費時,而且擁擠。

7)登陸艦艇未能適應作戰要求,按照預定計畫,迅速實施搶灘。因此,惟有將先登陸之部隊,先行使用,以致建制紊亂,指揮困難(應事先預行演練)。

8)陸、海軍指揮權責之轉移,無明確之劃分與規定。

9)各級司令部警衛兵力單薄,且無核心陣地,殊屬危險。

10)各級戰鬥要報,未能適時呈出,對爾後之作戰指導,頗有影響。

11)部隊建制,過於分割,指揮系統紊亂,以致十三日晚撤退時,擔誤時間,增加困難。

12)我軍夜戰訓練不夠,應予加強。

13)敵前爭獲俘虜,每致為敵所乘,增大傷亡。

14)突擊部隊射擊軍紀欠佳,盲目射擊,浪費彈藥。

15)游擊部隊近戰技能稱差,且不慣於陣地戰。

16)每一戰門結束後,因急於遂行次一任務,未能徹底清掃戰場,致常有意外傷亡。

17)部分指參作業疏忽,對部分小部隊掌握欠確實。

3.後勤:

1)全般計畫欠周延,後勤準備不充分,因此未能配合作戰之要求。

2)輸送及衛生部隊,在整個戰鬥過程中,其刻苦耐勞之精神,雖可欽佩,但以輸具缺乏,輸力不夠,致使糧彈補給困難,傷患不能迅即後送。

3)未能統籌收容及安置負傷官兵,同時醫藥及器材,亦感缺乏。

4)海上機動期間,風浪甚大,暈船者甚多,但無適當藥品解救,影響戰力匪淺。

5)我軍缺乏無後座力砲及火焰噴射器等武器,以致對於憑堅頑抗之敵軍,甚難肅清。又衝鋒槍,發射筒及槍榴彈等,亦均不敷應用。

6)土工器具太少,影響作業能力,增大傷亡。

7)事先未指定專人負責收繳擄獲武器,臨時派員辦理,甚感忙亂。

8)操舟人員甚少,技術亦不熟練,以致行動遲緩,影響作戰。

4.通信:

1)無線電員平時教育訓練不夠,因此戰時技術生疏,遇有故障,不能立即加以排除。同時對於各類補助通信方法,亦不熟練,故在航行與登陸作戰期間,時有連絡中斷之情事發生。

2)發航期間,艦艇無線電靜止管制,雖能徹底執行,但在警戒與作戰期間,使用無線電話,而以明語通話,殊失保密之意義。

3)陸海通信不靈,以致兩軍指揮官,不能直接通信。

4)密碼本不夠應用,影響通信保密甚大。

5)在登陸初期,有線電話尚未建立時,缺乏通信補助方法之規定。

6)指揮所僅有電話機一部,連絡頻繫,實感不敷應用。

7)海上機動時期,烏坵燈塔未按通信計畫實施,提前開放,被敵發現,致敵預有準備,增援迅速。

8)使用信號彈時,事先末告知必要幹部,容易引起誤會。

5.政工(政戰人員):

1)軍政配合不夠綿密。此次作戰,政工主官,未能參與軍事會議,以致戰地政務、心理作戰等,事先均未能作周詳之計畫。即對傷患救護,與彈藥送補等,亦未能就地利用民力,臨時抽派戰士及政工人員二百餘人,擔任此項任務,影響戰力甚大。

2)由於政工部門無通盤計畫,致各級政工人員在戰鬥中,大部各自為政,而未能互相配合。

3)各部隊押送敵俘至高級司令部時,既無名冊,又未說明被俘經過,究為迫降?自降?抑為傷殘遺留於戰場?無從查考,處理亦感困難。

4)對敵俘之處理缺乏訓練,致管理不善,監督欠周,且有少數人員,沒收敵俘私人財物,影響軍譽。

5)宣傳標語,說未能大量張貼,對敵之宣傳文字,又未能徹底予以塗改與清除。

6)有關宣傳資料,未能統一,以致敵俘詢問時,無詞以對。

7)因受愛民紀律規定之限制,對民眾未能集中管理與組訓,致有情報外洩之情事發生。

8)總指揮部所出之安民佈告,咬文嚼字,迂腐艱澀難讀費解,既不通俗,又不實際。

9)缺乏能講方言之工作人員,因此宣傳效果不大。

10)對安撫、宣揚、組織、採購等工作,均以戰地行政人員太少,無法展開,以致軍民之間,缺乏橋樑,軍民直接發生關係 ,紀律難以維持。

11)戰地行政機構,建立遲緩,工作效率不大,對打擊敵之地方組織,缺乏有效之對策。

參考資料:係史政編譯局及史政局所載之南日島戰鬥資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y958291 的頭像
    andy958291

    帶領海鵬南飛的勇者———劉鼎漢將軍紀念館

    andy95829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