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儒將劉鼎漢青史永誌
2011/4/4
金門日報記者張建騰/特稿報導
版主說明:在此感謝金門日報記者張建騰先生對於劉鼎漢將軍的推崇,雖然當今國防部相關單位對於劉鼎漢將軍過去對於國家的貢獻是尊而不敬,推而不崇,儘管家屬上書希望能修補國家當時對於劉鼎漢將軍為國盡忠卻「經常」疏於獎勵的虧欠,但是國防部僚屬竟以「時空遞嬗」、「為難長官」所回絕,甚至家屬欲向高部長面陳劉鼎漢將軍抗戰戡亂詩集及表達感激之意,亦遭僚屬說明部長公忙日理萬機要求家屬以「郵寄」即可,實感寒心,國防部長官連面見國軍後人都不願意,真叫人感到遺憾。幸金門日報瞭解劉鼎漢將軍對於國家與金門的貢獻,連日報導讓大眾周知其功績,讓家屬極為感動,在此再次向金門日報及張建騰先生表達十二萬分之敬意!
在太武山出土的殘碑,初步考證是已故劉鼎漢將軍為紀念十一師在大嶝島戰役及古寧頭戰役中殉國英烈的墓誌銘,迄今已有六十多年。經本報持續的追蹤報導,金門防衛指揮部已決定將殘碑運到太武山翠谷明德公園中的胡璉將軍紀念館暫存。
劉鼎漢將軍是軍人也是詩人,民國三十九年,他在陽翟為殉國的英烈們立碑為誌,並寫了輓詩。當年的紀念碑,歷經一甲子之後,成為殘碑,在太武山上出土,彷彿在民國一百年的青年節來臨前,提醒世人,重視這段歷史。
在網路世界中,有一個劉鼎漢的紀念館;劉鼎漢的哲嗣劉力平、嫡孫劉國青藉由虛擬的紀念館,再現劉鼎漢將軍的生平與事蹟,包括詩作和手稿。根據劉力平、劉國青這對父子所收集的文獻所述,「海鵬」是胡璉將軍頒給十一師部隊的番號代字。
胡璉曾向重整之後的十二兵團訓話,他說:「我們像是一隻大鵬鳥,現在是負傷了,但需要個休養時間,一旦傷勢好了,我們又要鵬程萬里,遠走高飛了。」
在劉鼎漢的手稿中提到,國共會戰於徐蚌後,國軍失利,精銳喪盡。胡璉睽諸歷史與當時形勢,獻「決戰長江」之策,建議以尚有四十萬陸軍兵力及空軍優勢,乘敵半渡而殲之,但未被當局接納,要他赴後方養傷。
後來,胡璉將突圍的部隊與在後方留守的部隊編列成軍。首先編成十一師,其次編成十八師;由他自兼十八軍軍長。民國三十八年,胡璉在南京為劉鼎漢佈達,命令劉鼎漢為陸軍第十八軍第十一師少將師長。
胡璉向十一師訓話時提到:「劉鼎漢將軍是十八軍的老幹部,是在戰場上長大的,有戰功,有學識,有才能,是一位優秀的指揮官,大家要相信他,大家要服從他,以恢復我十一師往日的光榮傳統。」
「國民革命軍的第十一師,是永久打不倒的,就是倒了,那就很快站起來。國民革命軍的第十一師,是永久打不散的,就是散了,那就很快找回來。十一師的歷史是光榮的。」十一師是由總統(蔣中正)親自編成的,歷經北伐、剿匪、抗戰、戡亂,都是主力部隊。
十一師的師長劉鼎漢,後來做過陸軍第十八軍軍長、金門防衛司令部副司令官、陸軍第二軍團司令部副司令、國防部聯合作戰研究委員會委員。他所參與過的戰役包括江西勦共、西安靖亂、徐蚌會戰、金門古寧頭大捷、八二三砲戰等。
劉鼎漢字若我,筆名金軍是湖南酃縣人,因為對軍閥割據,共黨暴動感到不平,於民國十八年考入中央軍校武漢分校,投身軍旅。
民國二十六年抗戰軍興,屢獲戰功,由特務連連長一職,逐步晉升為少校營長、野補團中校團附、上校參謀主任、二九七團團長。國共戰爭開打後,劉鼎漢被胡璉任命為十八軍十一師師長,迅速組成司令部及三十一團、三十二團、三十三團。
民國三十八年十月初,十八軍奉命增援金門,以十一師三十三團赴廈門;師司令部及三十二團(團長王誠華)附四十三師之一二九團(團長張執中)擔任金門東部之防守。三十一團(團長陳以惠)前往大嶝島,對敵展開攻擊並掩護四十師(師長范麟)兩個團轉進,造成敵軍重大傷亡,此戰為古寧頭大捷的序曲,並得以延緩葉飛兵團對金門的進犯。民國三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凌晨,共軍登陸古寧頭,三十一團奉命向隴口來敵攻擊,燒燬共軍登陸船隻並俘敵近千人,締造金門古寧頭大捷。民國卅九年,劉鼎漢為在大嶝之役及金門戰役殉國的英烈立碑紀念,還邀請胡璉、高魁元、彭戰存一起題字為弔,這就是太武山海印寺出土殘碑的由來。
繼民國三十八年古寧頭大戰之後,在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時,劉鼎漢又於金防部副司令官趙家驤殉職後,接替職務,參與作戰指揮。他一生戎馬,功在國家;不僅如此,他還出版過詩集、兵學,是一位允文允武的儒將。(資料引用來源:金門日報2011年4月4日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