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第十八軍軍旗 - 館方資料
陸軍第十八軍簡史

國防部史政局

陸軍第十八軍軍史編撰小組

劉鼎漢將軍紀念館

壹、軍師簡史編纂緣起:

一、依總統訓示

(一)軍師之歷史(如戰役事蹟)等,應詳細編記,尤其師之歷史。

-恭錄四十六年七月二十日第二十二次軍事會談第十六項指示。

(二)史政局工作,應以現在各師簡史之編製為重要之工作,以其各師自最初組成至最後編併,對於其經歷過重要(勝敗)各戰役之略史,以其歷來各高級將領統屬者,自軍團長至師長的姓名等作為主要資料。每師之簡史務限三個月至六個月間完成,最好用簡表方式,使閱者能一目了然也。

-恭錄四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四六)侍秘甲字第一一-六號手令。

二、總長序

國民革命軍在最高統帥  蔣公領導之下,為救國救民完成時代之使命,而忠勇奮鬥,或在東征、北伐,或在勦匪、抗日、戡亂諸戰役,戰功彪炳,犧牲壯烈,有萬古不磨之價值,允宜紀之簡編,垂範後世。

爰飭本部史政局遵奉  總統手諭,編纂各軍師簡史,凡各軍師組織之遞嬗、主要人事之異動、重要戰役之經過以及教育訓練、重大光榮事蹟等,分別以簡明扼要之文字,列表紀載,俾使各軍師之史蹟,永垂勿替,並使讀者便於循覽,誠一舉數得也。

凡我將士,均有保持其光榮傳統之責任,蓋個人功業,惟有在團體榮譽中始能表現,茲當本簡史付印之日,特輟數語,與我袍澤共勉之。

中華民國四十九年十月

參謀總長陸軍一級上將彭孟緝

貳、陸軍第十八軍簡史:

一、概述

陸軍第十八軍,原為第十一師。係北伐完成,政府整編國防軍,於民國十七年十二月,以當時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警衛第一、第二、第三等三個團以及第三師第九團與第十七軍之一部合併編成,任曹萬順為師長,旋由副師長陳誠繼任。西征武漢、北靖中原,血戰隴海,懲叛濟南,頗著戰績。十九年八月,協力友軍攻克濟南,以戰果輝煌,擴編成軍,任陳誠為軍長,轄第十一師及一獨立旅。九月初,由濟轉徐,經歸德、周家口疾趨汴、鄭,於石象鎮激戰十餘日,卒將叛軍擊潰,攻佔鄭州,獲賞百萬元。

中原靖亂後,江西匪咨橫行,乃奉命回師武漢,負綏靖鄂南、湘北匪患。二十年春,防區擴至平漢南段及九江以西地區。夏又由九江經南昌入贛東,參加勦匪,縱橫掃蕩贛南興國、寧都等縣匪巢,予以匪重大之打擊。「九一八」事變後,主力集結吉安、泰和一帶,擴充編制,致力整訓,並成立幹部研習所,調訓幹部,先後將第十四師、第四十三師、第五十九師及第五十二師撥隸該軍,計轄五個師十個旅三十個團。二十一年春,「一二八」滬戰發生,奸匪認為有機可乘,傾巢出犯,急急供贛州,該軍奉命星夜馳援,由城內鑿地道出擊,出敵意表,大殲匪軍,遂解城圍。繼之固守安樂、宜黃、攻克廣昌,殲匪甚眾,贏得勦匪全面勝利。

二十六年,日寇侵華,政府決心抗戰,該軍由隴海、津浦轉赴上海,緒戰羅店、寶山、頗著功勳。南京淪陷,集結徽州、寧國之間,阻敵西進。爾後在贛、鄂邊境,瑞昌、武寧間與敵激戰甚久,迭挫敵鋒。二十八年七月,溯江入川,主力控置渝、萬,一部分防黔東。二十九年夏,參加宜昌作戰,達三月之久。秋回駐萬、梁,以一部駐渝。三十二年,固守石牌要塞,血戰兩旬,敵終未逞。三十四年夏,敵猛犯湘西,該軍奉命馳援,於邵陽、新化之間,予敵致命打擊,或湘西空前大捷。戰後回駐沅陵,繼續整訓。日寇投降後,進出長、岳地區,北趨武漢任警備,鎮攝外圍,積極整訓。三十五年五月,遵國軍整編方案實施第二期計畫,改編為陸軍整編第十一師,所轄各師,均改為整編旅。在戡亂期間,轉戰南北,無役不與,均有良好戰果。三十七年九月,恢復陸軍第十八軍番號,轄第十一、第四十九、第一一八等三個師,迄政府來臺後,於四十三年七月,國軍整編,改軍團制,遵政府命令,軍之番號改編為新制第七軍,所轄各師改編為新制第十七、第十九兩師。民國四十五日國軍精減單位,第七軍司令部之番號撤銷。

二、組織遞嬗

(一)番號:陸軍第十一師

成立(改編)概要:日期:民國十七年十二月,緣起:北伐完成後,為整編國防軍,予以編成於湖北漢口。部隊來源: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之警衛第一、第二、第三等三個團。上級單位:待查。下級單位:第三十一旅、第三十二旅。

(二)番號:陸軍第十一師

成立(改編)概要:日期:民國十八年八月,緣起:改編三旅九團制甲種制師。部隊來源:原第十一師、第三師之第九團、第十七軍之一部。上級單位:待查。下級單位:第三十一旅、第三十二旅、第三十三旅。

(三)番號:陸軍第十八軍

成立(改編)概要:日期:民國十九年八月,緣起:擴編於山東濟南。部隊來源:原第十一師。上級單位:第二十三路軍總司令部。下級單位:第十一師、獨立旅。

(四)番號:陸軍第十八軍

成立(改編)概要:日期:民國二十年二月,緣起:擴編於湖北漢口。部隊來源:原第十八軍、第十四師(原教導第三師)。上級單位:第二十三路軍總司令部。下級單位:第十一師、第十四師、第五十二師。第五十二師為民國二十年十月由第十四師所轄之攻城旅與獨立旅合併編成。各師均轄二旅四團。

(五)番號:陸軍第十八軍

成立(改編)概要:日期:民國二十年十二月,緣起:擴編於江西吉安。部隊來源:原第十八軍、第四十三師、第五十九師。上級單位:江西勦匪右翼集團軍總司令。下級單位:第十一師、第十四師、第五十二師、第四十三師、第五十九師。第五十九師為民國二十一年八月撥隸該軍。各師均轄二旅三團。

(六)番號:陸軍第十八軍

成立(改編)概要:日期:民國二十二年二月,緣起:改隸於江西臨川。部隊來源:原第十八軍。上級單位:北路勦匪第三路總司令部。下級單位:第十一師、第十四師、第六十七師、第九十四師、第九十八師。第六十七師為第十一師擴編。第九十四師為第十四師擴編。第九十八師係已撥第五軍之第五十二師奉命歸還軍建制後,改編而成。第四十三師、第五十二師、第五十九師均撥出成立第五軍。

(七)番號:陸軍第十八軍

成立(改編)概要:日期:民國二十四年七月,緣起:改編於浙江金華。部隊來源:原第十八軍。上級單位:浙、閩、皖、贛勦匪總部。下級單位:第十一師、第十四師、第六十七師。二十四年七月第九十八師撥出。二十五年一月,第九十四師番號撤銷。

(八)番號:陸軍第十八軍

成立(改編)概要:日期:民國二十六年十二月,緣起:改編於安徽徽州。部隊來源:原第十八軍。上級單位:第十五集團軍。下級單位:第十一師、第六十七師。二十六年底,第十四師擴編成第五十四軍。

(九)番號:陸軍第十八軍

成立(改編)概要:日期:民國二十七年六月,緣起:改編於江西彭澤。部隊來源:原第十八軍、第六十師。上級單位:第二十集團軍。下級單位:第十一師、第六十師、第六十七師。

(十)番號:陸軍第十八軍

成立(改編)概要:日期:民國二十八年一月,緣起:為所轄各師取消旅部改三團制實施整編於湖南長沙。部隊來源:原第十八軍、第四十三師、新編第二十三師。上級單位: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部。下級單位:第十一師、第四十三師、第六十七師、新編第二十三師。是年第六十七師擴編第三十七軍。

(十一)番號:陸軍第十八軍

成立(改編)概要:日期:民國二十八年六月,緣起:改編於四川萬縣。部隊來源:原第十八軍、第十八師、第一九九師。上級單位:軍事委員會兼受重慶衛戍總部指揮。下級單位:第十一師、第十八師、第一九九師。第四十三、新編第二十三師撥隸第八十七軍。第六十七師撥第八十六軍。第十八師由第五十四軍撥入。

(十二)番號:陸軍第十八軍

成立(改編)概要:日期:民國二十八年十二月,緣起:改編於四川萬縣。部隊來源:原第十八軍、第一一八師。上級單位:軍事委員會兼受重慶衛戍總部指揮。下級單位:第十一師、第一一八師、第一九九師。第十一師撥隸第八十七軍。

(十三)番號:陸軍第十八軍

成立(改編)概要:日期:民國二十九年九月,緣起:改編於四川萬縣。部隊來源:原第十八軍、第十一師。上級單位:長江上游江防司令部。下級單位:第十一師、第十八師、第一九九師。第一一八師撥隸第八十七軍,另將該軍之第十一師撥入第十八軍建制。

(十四)番號:陸軍第十八軍

成立(改編)概要:日期:民國三十一年十月,緣起:改編於四川萬縣。部隊來源:原第十八軍、暫編第九軍之暫三十四師、第九十四軍之第五十五師。上級單位:長江江防總司令部。下級單位:第十一師、第十八師、第一一八師。三十一年,第一九九師擴編為第六十六軍,另由暫九軍之暫三十四師撥入該軍指揮。民國三十二年九月,暫三十四師撥隸第三十二軍,另由第九十四軍之第五十五師撥入改軍指揮。三十四年四月,第五十五師撥散,第一一八師由第八十七軍重歸該軍建制。

(十五)番號:陸軍整編第十一師

成立(改編)概要:日期:民國三十五年五月,緣起:全國統一整編於湖北武昌。部隊來源:原第十八軍。上級單位:武漢警備總司令部。下級單位:整編第十一旅、整編第十八旅、整編第一一八旅。各旅轄兩個團。

(十六)番號:陸軍整編第十一師

成立(改編)概要:日期:民國三十六年十一月,緣起:各旅擴編為三團制於湖北武昌。部隊來源:原整編第十一師。上級單位:武漢警備總司令部。下級單位:整編第十一旅、整編第十八旅、整編第一一八旅。各旅轄兩個團。

(十七)番號:陸軍整編第十一師

成立(改編)概要:日期:民國三十七年一月,緣起:擴編於山東。部隊來源:原整編第十一師、整編第三旅。上級單位:第三兵團。下級單位:整編第三旅、整編第十一旅、整編第十八旅、整編第七十五旅、整編第一一八旅。整編第七十五旅係新成立。

(十八)番號:陸軍整編第十一師

成立(改編)概要:日期:民國三十七年五月,緣起:擴編於山東。部隊來源:原整編第十一師、整編第四十九旅。上級單位:第三兵團。下級單位:整編第十一旅、整編第四十九旅、整編第一一八旅。整編第四十九旅係民國三十七年八月撥入。整編第三旅,整編第十八旅,整編第七十五旅,撥隸整編第三師。

(十九)番號:陸軍第十八軍

成立(改編)概要:日期:民國三十七年九月,緣起:恢復原軍師番號於河南信陽。部隊來源:原整編第十一師。上級單位:第十二兵團。下級單位:第十一師、第四十九師、第一一八師。

(二十)番號:陸軍第十八軍

成立(改編)概要:日期:民國三十八年一月,緣起:改轄於廣東梅縣。部隊來源:原第十八軍、第十四師。上級單位:第十二兵團。下級單位:第十一師、第十四師、第一一八師。第四十九師撥隸第八十八軍,以第十四師撥屬該軍。

(二十一)番號:陸軍第十八軍

成立(改編)概要:日期:民國三十八年八月,緣起:來臺後實施第一次整編於福建金門。部隊來源:原第十八軍、第十三師、交警第四旅。上級單位:第十二兵團。下級單位:第十一師、第十三師、第四十三師、第一一八師。第十三師於八月撥隸第十九軍。第四十三師為交警第四旅改編而成。

(二十二)番號:陸軍第十八軍

成立(改編)概要:日期:民國三十九年九月,緣起:來臺後實施第二次整編於福建金門。部隊來源:原第十八軍、第九十九師。上級單位:金門防衛司令部。下級單位:第十一師、第四十三師、第一一八師、軍官戰鬥團。

(二十三)番號:陸軍第十八軍

成立(改編)概要:日期:民國四十一年八月一日,緣起:來臺後實施第三次整編於臺灣宜蘭。部隊來源:原第十八軍。上級單位:陸軍總司令部。下級單位:第十七師、第十九師、第一補充兵訓練處、軍官戰鬥團。第十一師變更番號為第十七師,第一一八師變更番號為第十九師。民國四十一年十月一日軍官戰鬥團改編為第三軍官戰鬥團,直轄陸軍總司令部,十月十六日第一補充兵訓練處撤銷,撥臺東及臺北兩師區建制。四十三年七月改軍團制,軍部變更番號為第七軍。


(二十四)番號:陸軍第七軍

成立(改編)概要:日期:民國四十四年三月一日,緣起:來臺後實施第四次整編於臺灣宜蘭。部隊來源:原第十八軍。上級單位:陸軍總司令部。下級單位:第十七師、第十九師。民國4551日國軍精減單位,第七軍司令部之番號撤銷。

三、重要人事異動

第一任中將軍長:

陳誠,民國十九年八月~二十二年九月(保定軍校第八期砲科,抗日鄂西石牌戰役獲頒青天白日勳章)副軍長:羅卓英、周至柔;參謀長:劉紹先、郭思演、郭懺

第二任中將軍長:

羅卓英,民國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七年六月(保定軍校第八期,抗日鄱陽湖掃蕩戰獲頒青天白日勳章)副軍長:劉紹先、黃維;參謀長:施北衡

第三任中將軍長:

黃維,民國二十七年六月~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九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一期畢業,於三十七年十一月十六日,該員於三十七年十二月十六日第十二兵團司令官任內在安徽蒙城雙堆集作戰被俘。)副軍長:陳沛;參謀長:文子偉

第四任中將軍長:

彭善,民國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九日~二十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副軍長:羅樹甲;參謀長:梅春華

第五任中將軍長:

方天,民國三十年一月一日~三十二年八月十三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陸軍大學正則班第十一期,抗日鄂西石牌戰役獲頒青天白日勳章)副軍長:方靖、羅廣文;參謀長:焦志堅、趙秀崑

第六任中將軍長:

羅廣文,民國三十二年八月十三日~三十三年七月三十一日(日本士官學校第三十期砲科,抗日鄂西石牌戰役獲頒青天白日勳章。該員於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第十五兵團司令官任內在彭縣變節投共政府明令通緝。)副軍長:胡璉、石祖黃;參謀長:王元直

第七任中將軍長:

胡璉,民國三十二年八月十三日~三十五年五月一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四期、陸軍大學正則班第十一期,抗日鄂西石牌戰役獲頒青天白日勳章)副軍長:戴之奇、張世光、李士林、王嚴;參謀長:蕭銳、吳廷璽;三十五年五月一日~三十七年八月三十一日擔任整編第十一師中將師長,副師長:高魁元;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五日~三十八年四月一日兼軍長,副軍長:高魁元

第八任少將軍長:

楊伯濤,民國三十七年九月一日~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五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七期、陸軍大學正則班第十四期,該員於民國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五日,軍長任內,在安徽蒙城雙堆集被俘。四十八年十二月四日,經匪釋放。

第九任中將軍長:

高魁元,民國三十八年四月一日~四十年二月一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四期,於國防部部長任內功績卓著獲頒青天白日勳章);副軍長:蕭銳、王靖之、尹俊、劉景榮;參謀長:榮孝雨

第十任中將軍長:

尹俊,民國四十年二月一日~四十三年七月一日;民國四十三年七月一日~四十四年三月十日擔任第七軍軍長;(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七期)副軍長:劉景榮;參謀長:榮孝雨、王敏

尹俊中將.jpg - 近代國軍將領介紹

第十一任中將軍長:

劉鼎漢,民國四十四年三月十日~四十五年三月(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七期、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高等教育班第一期)副軍長:鮑步超;參謀長:王敏

四、重要戰役

(一)勦叛戰役

1.曲阜解圍之役

2.攻克濟南殲滅戰

3.鄭州大殲滅戰

(二)勦匪戰役

1.贛州解圍戰役

2.樂安固守之戰

3.廣昌決戰

(三)抗日戰役

1.羅店攻防之戰

2.瑞武拉鋸戰

3.宜當血戰

4.拱衛陪都

5.馳援湘西之戰

(四)戡亂作戰

1.魯西追勦戰役

2.蘇北進勦戰役

3.魯南進勦及解圍袞州之役

4.沂蒙山區進勦戰役

5.南麻會戰及追勦

6.土山集會戰

7.豫南追勦戰役

8.商邱解圍之役

9.武漢外圍保衛戰及追殲搜勦戰役

10.確山洛陽南陽圯縣諸次解圍戰役

11.徐蚌會戰

12.浙南勦匪戰役

13.金谿株良戰役

14.閩粵贛邊境清勦

15.金門戰鬥

時間:戡亂

起迄時間:民國三十八年十月二十四日至十月二十七一日

作戰地點:福建金門

我軍兵力:陸軍第十八軍;指揮官:軍長高魁元少將

匪軍兵力:第二十八軍、第二十九軍各一部;指揮官:蕭峰

締造戰績:

1.傷斃匪軍約六千餘名。俘獲匪軍約三千餘名,鹵獲輕重武器一千一百餘件。

2.締造金門大捷。

經過概要:

民國三十八年十月初,我陸軍第十八軍奉命增防金門。匪於二十四日十九時開始進犯金門,乘黑夜至大嶝海面集結後,於二十五日二時在密集砲火掩護下,以人海戰術逐波湧向我官澳、西園、觀音亭山、古寧頭等地強行登陸。該軍第一一八師,奉命向竄擾西山、觀音亭山、湖尾鄉、湖南、安岐等處之匪攻擊前進,奮勇衝殺,匪雖一再反撲,始終不逞,而傷亡慘重,匪陣頓呈混亂。我即進佔西山、湖南、觀音亭山、湖尾鄉、安岐等處。我復乘勝以主力在砲兵及戰車掩護下,向浦頭及安岐以北之匪圍攻。二十六日午後三時,匪於古寧頭海岸相繼登陸增援,該師即展開於浦頭及安岐以北直迄海岸之線,向林厝東南高地攻擊,官兵愈戰愈奮,節節進逼,匪傷亡枕籍。除一部匪幹潰竄古寧頭、北山之水泥碉堡內,餘皆就俘。該師長李樹蘭乃率指揮所推進至林厝,繼續指揮攻擊。第十一師進佔古寧頭以北海灘陣地,阻止匪軍增援,直至二十七日午夜,將匪核心陣地完全攻克,拂曉前掃蕩殘匪,在古寧頭以北斷崖下沙灘發現匿匪一千三百餘人,當予圍攻。除斃匪四百餘人外,其餘束手就擒,至十時許戰鬥全部結束,戰果輝煌。

五、兵員

(一)歷年兵員補充及損耗情形因歷時久遠無法統計。

(二)徐蚌會戰後本軍原有士兵佔十分之三。

(三)三十八年度:

1.江西征補佔十分之四。

2.交警總隊及江西保安團隊撥補十分之二。

3.閩西挺進隊汕頭保安隊撥補及新生士兵(在古寧頭補充)均為上海福州戰役中友軍士兵)十分之一。

(四)三十九年度:

1.五月奉金門防衛司令部撥補東山新兵12887名。

2.奉國防部堅城字第857號代電九十九師裁撤撥編本軍官佐267員士兵3888名。

3.本年度耗損士兵234名。

(五)四十年度:

1.奉國防部四十年七月十九日(40)綱維字第1026號代電配撥入本軍臺籍(宜蘭)新兵128名。

2.四十年度因公損命士兵14名自殺14名病故157名潛逃350名退休(役)5名淘汰30名共計耗損950名。

(六)四十一年度:

1.奉國防部(41)熙炳字第469號代電副本暨陸軍總司令部四十一年九月十一日翔春字第652號代電本部軍官戰鬥團自十月一日起劃歸陸軍總司令部直轄記全團官佐1465員士兵70名。

2.奉國防部(41)熙煜字第1032號代電第一補充兵訓練處處部著於十月十六日裁撤記撥編臺東師管區第一團官佐122員撥臺北師管區第二、三團官佐369員(共492員)士兵共114名。

3.奉參謀總長四十一年十月九日熙炳字589號代電由基隆要塞負責撥編本軍砲兵指揮組一及直屬連三暨一○五榴彈砲二個營共計官佐151員士兵1098名,令砲兵第八團撥編本軍一○五榴彈砲一個營記官佐53員士兵347名共計撥入2041445名。

4.本年度至10月份止耗損士兵計逃亡116名死亡129名自殺9名轉療養院145名退除役644名合計1053名。

5.本軍現有官佐2558員士兵20788名。

六、裝備

(一)歷年武器補充及耗損情形因歷時過久無法統計。

(二)三十九年度

1.三十九年春本軍武器數量不及編制數百分之六十,且多數均為舊品,金門大捷後留用戰利品一部,新領及交警總隊暨九十九師編入一部,增入帳外武器報公一部,計數量已增多,但素質仍甚差。

2.新領撥入及帳外武器之留用計步槍3504枝輕機槍505挺重機槍69挺衝鋒槍361枝卡賓槍86330自動步槍276枝手槍298枝信號槍16枝,六○迫砲112門八一、八二迫砲26門三七戰防砲2門七五山砲12門一○五榴彈砲41.27機關砲1020機砲182.36火箭筒15具槍榴彈筒167具。

3.撥出及呈繳步槍1663枝輕機槍156挺重機槍50挺衝鋒槍4枝卡賓槍1230自動步槍4枝手槍109枝信號槍9枝,六○迫砲11門八二迫砲10門一○五榴彈砲41.27機關砲2020機砲28門槍榴彈筒90具火箭砲24具。

4.截至本年底止按編制數現有步槍百分之五十七輕機槍百分之九十重機槍超出21挺,衝鋒槍百分之八十八,六○迫砲超出59門八一、八二迫砲超出10門槍榴彈筒百分之一六火砲百分三十火箭筒百分之七十。

(三)四十年度

本年度至年底止步槍不足50%輕機槍欠15%衝鋒槍不足25%火砲不足75%火箭筒不足20%。

(四)四十一年度

1.待補武器

M1自動步槍93%卡賓槍75%五○高射機槍(除馬克心重機槍代用外)50%槍榴彈筒30%火箭筒70%八一迫砲30%四二迫砲(以一二○迫砲代用外)35%七五無後座力砲(以五九戰防砲代用外)60%五○活動機槍一○五榴彈砲噴火器四○高射砲均100%。

2.車輛裝備

本軍車輛裝備向限於國家財力物力之不足,以致歷年軍師輕重及裝備形同虛設自本年度九月開始接受每援車輛後,編制與裝備激增,且遞月均有新車補充素質已提高為47%現小型車為24%中型車7.8%大型車5.1%惟平均僅及全軍裝備量8%若比較四十年增加率則又為15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y958291 的頭像
    andy958291

    帶領海鵬南飛的勇者———劉鼎漢將軍紀念館

    andy95829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